8月份,我应邀参观了茅台酒厂。
一踏上茅台镇的土地,扑鼻而来的是空气中弥漫着的酒糟味,它在第一时间进行无声的提醒,你来到中国最著名的酒城。
节俭
贵州茅台的市值高达1.8万亿元。来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气派的办公大楼,现代化的酒厂。
但现实当中有很大的反差。
映入眼帘的是,整个茅台酒厂全是一些非常有历史感的建筑。
许多制酒车间是水泥墙,一眼望见便感受得到它历经沧桑。许多办公楼的外墙还贴着老式的白色瓷砖,起码有三四十年历史。
如果没人特意告知的话,你以为参观的是一个老旧的、效益不好的国营厂。
这就是茅台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节俭”。
茅台酒厂一直显得有些神秘,是因为它的制酒车间和包装车间,内部是禁止拍照的。
在制酒车间,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性员工,他们在40-50度的车间里面工作,汗水浸湿了工装,他们需要时不时地翻动着冒着热气的红缨子糯高粱。在包装车间,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性员工,她们坐在流水线上给茅台酒瓶贴上红飘带。
我以前参观了不少酒厂,对制酒车间和包装车间兴趣缺缺。我一直想看到的是“少女们用脚踩酒曲”的名场面,但参观下来,没有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的那种失望感,就像是到了贵州没有去看黄果树瀑布一样,惆怅若失了很久。
富有
茅台的领导们,没有花钱去翻新厂区的旧大楼,而是把钱实实在在发到了员工手上。
这多少有点“藏富于员工”的味道。
贵州茅台2004年年报显示,员工人数5067人,员工平均工资3.53万元。
贵州茅台2014年年报显示,员工人数1.75万人,员工平均工资24.04万元。
贵州茅台2024年年报显示,员工人数3.48万人,员工平均工资46.36万元。
短短二十年时间,茅台的员工从一个月三千元涨到了一个月三万多元,涨幅超过十倍。
这就是茅台给我的第二个印象:“富有”。
放眼全中国,过去二十年能给员工涨薪十倍的企业简直是凤毛麟角。
我近距离观察了几个茅台的员工,你能直观感受到他们身上没有什么“班味”,你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那种自信和时时刻刻洋溢在脸上那种真诚的笑容。
茅台员工生活在当地,真的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半年工资就可以全款买辆车,两年工资就可以全款买一套房。
茅台这份工作的性价比,远远超过了北上广的白领岗位。
好运气
同行的几个朋友聊天,认为五粮液和山西汾酒也有厚重的历史,一百年前的地位完全不亚于茅台。茅台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红军四渡赤水时,许多伤兵用茅台酒清洗伤口,让性命得以保存,此举让茅台酒在开国将帅心中奠定了崇高的地位。这一帮开国将帅喝茅台,上行下效,茅台很快流行并且成为了国宴接待外宾的专用酒。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墓前,摆放着后人供奉的大量茅台酒,这堪称是茅台最好的广告。
这就是茅台给我留下的第三个印象:“好运气”。
茅台似乎天生就是做酒的,冥冥之中,它的许多都跟“酒”有关。
贵州茅台的股票代码是600519,519,我要酒,贵州茅台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就是在5月19日召开。
我跟同行调侃,茅台今后的股东大会,都应该选择在5月19日召开,强化自己跟“酒”的关系。
护城河
现在是白酒行业的低谷期,茅台的日子也不好过。
二级市场上,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跌破2000元,在1850元左右徘徊。
茅台内心应该是有一些焦虑的。
但茅台现实当中的动作是,趁着低谷期,把护城河挖得更宽、更深。
这就是茅台给我留下的第四个印象:“扩建护城河”。
上游,茅台在大规模地参与种植红缨子糯高粱,不断迭代高粱品种。
离茅台酒厂几十公里外,有一个茅坡村,那里种植了密密麻麻的红缨子糯高粱。茅台的定点采购,让这个村率先实现了小康。许多农户都修建了气派的小别墅,保守估计要花费七八十万元。许多农户门前的坝子上,停放着奔驰宝马车。
中游,茅台在打造三大IP,“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强调原料的稀缺性,“茅粉嘉年华”强化消费者黏性,“茅台祭酒节”则赋予酱香酒传统礼仪的厚重感。
茅台把这三个IP,搞成了三个庆典活动,让大量的种植户、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大客户、媒体记者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去彰显茅台的品牌价值。
下游,茅台修建了酒文化博物馆,赋予酱香酒尊崇的地位。
酒文化博物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的,1998年正式开门迎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每年游客有30万人左右。
参观酒文化博物馆时,印象最深的是清代学者郑珍写的那句“酒冠黔人国”——贵州的酒天下第一。
听导游讲解了三个跟茅台有关的事情。
第一个,茅台酒的瓶身上面原来印的是一个五星标志,叫五星茅台。五星,有时候容易让人联想到社会主义。茅台因为要出口到欧美,怕引起欧美的反感,于是重新改了一下包装,瓶身印的是敦煌的飞天仙女,叫飞天茅台。
第二个,教员和蒋介石在重庆签订双十协议的时候,双方碰杯,喝的就是茅台酒。
第三个,茅台集团2024年营收1800亿元,利润总额1200亿元,纳税800亿元。
同行的一个朋友开玩笑,如果贵州有十个茅台集团这样的企业,贵州能变成浙江。
我去查了一下浙江省和贵州省的财政收入。
2024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05.61亿元,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6993.71亿元,下降1.8%。
2024年,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9.62亿元,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1243.06亿元,增长1.7%。
我测算了一下,假设企业有一半的税留在贵州,一个茅台集团能贡献400亿的税。如果再多14个茅台集团,贵州的税收能够追上浙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