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酒行业而言,中秋节从来不是简单的销售节点,而是文化价值与情感消费的集中释放。这个承载着“团圆美满”寓意的传统佳节,既需要美酒烘托欢聚氛围,更需要文化载体传递深层情感。在一众节日营销中,国窖1573独辟蹊径,以“非遗联名”构建起差异化的文化表达——自2023年起,持续携手非遗传承人为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量身打造艺术作品,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2025年中秋,恰逢中国浓香出海110周年。国窖1573再度携手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以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与花丝镶嵌技艺为骨,创作出「福光溢彩」艺术作品。这件融合“天・地・人”三才哲学的作品,不仅是对中秋团圆的礼赞,更是对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百年征程的致敬,为传统节日注入了历史纵深与文化厚度。
1
1
以器物之美,承载国窖美学与时代叙事
虽然说,大家对美的评价与认知都是主观的,但总有一种表达是这种千万人主观认知里面的最大“公约数”。在酒说看来,国窖1573每次的艺术作品正是这样的代表,本次与“老朋友”——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再度携手,可以说将节日情感、美酒神韵和美学表达再次融合到极致。
「福光溢彩」的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传统工艺的匠心与东方美学的神韵,这件艺术作品以立体结构再现“浓香出海,福满中秋”的情感价值,将国窖1573的文化基因与非遗技艺完美融合,可谓真正做到了“以中秋为魂、以非遗为骨、以品牌为脉”,具体来看:
顶部的“天穹圆冠”细节满满,折射出历史传承:中央的“琉璃明月”镌刻的《江阳运酒图》,以帆影浪涛重现110年前泸州老窖大曲酒扬帆出海的历史场景;外环1573颗宝石组成的星河,与40颗环绕琉璃珠形成精妙呼应,既暗合1573国宝窖池群的数字符号,又象征着窖池四百余年来从未间断的生命律动。月光与星辉的交织,将“时间凝练为光”的哲学思考具象化,让历史变得可视可感。
中部“人间桂树”象征美学符号,与品牌共振:金属锻造的枝干遒劲舒展,镶嵌的锆石露珠晶莹剔透,既呼应“桂子月中落”的古典意境,又隐喻国窖1573历经岁月沉淀的生命力。桂树作为中秋文化的经典意象,在此被赋予双重寓意——既是团圆符号,更是“天地同酿 人间共生”酿造哲学的生动诠释,让自然生机与品牌精神达成巧妙共鸣。
底部“四海波涛”最见工艺功力,点题“出海”意义:蓝金色渐变的琉璃海浪,通过花丝镶嵌技艺呈现出动态的韵律美。这层设计既象征“酒香远播四海”的品牌征程,又暗合“海上生明月”的中秋意境,将味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艺术,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审美跃升。
整体来看,金碧辉映的整体色调,既彰显超高端品牌的华贵气质,又契合中秋佳节的温情氛围。国窖1573通过这样一件集文化象征、技艺极致、情感寄托于一体的作品,将“国窖风”美学推向新高度——它证明高端白酒的品位表达,不仅在于酒体本身,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与艺术高度。可以说,在白酒品牌普遍陷入包装同质化和符号化竞争的当下,国窖1573通过深植文化IP和非遗再造,实现了品牌美学的“高维表达”,为行业提供了文化营销的新范式。
1
2
非遗共生,从技艺传承到文化活态
值得关注的是,「福光溢彩」作品,成功实现了多项国家级非遗的跨界共鸣,无论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还是琉璃烧制技艺、花丝镶嵌技艺,虽分属不同领域,却在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均以“活态传承”延续文化生命,以匠心工艺铸就品质巅峰,都历经时间考验,在现代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活态双国宝”之一,历经24代传人不断代传承701年,其精妙在于“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技艺体系与微生物发酵的科学奇迹。而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1573国宝窖池群,452年来从未间断酿造,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生态体系,成为“活文物”的代表。
这种稀缺性与琉璃烧制技艺的“火中取宝”、花丝镶嵌的“细金巧作”形成呼应,它们都是时间的艺术,都需要匠人的极致坚守,当然也都面临着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延续生命力的问题。国窖1573以“非遗联名非遗”的方式,构建起一个跨越技艺类别的文化共同体,让不同非遗项目在当代语境中对话共生,甚至新生。
回顾来看,自2023年起,国窖1573以三大传统节日为轴,构建起系统的非遗创新表达体系:
2023年春节与中国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携手的“品味中国年”宫灯系列,端午携手中国绒花制作技艺创作的端午“云龙出水”,中秋携手中国掐丝珐琅制作技艺描摹的“福贵满枝”;
2024年春节以中国錾铜雕刻技艺讲述“龙行龘龘”,端午携手中国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上演端午“云涧青龙”,中秋携手中国缂丝织造技艺演绎中秋“福桂满江阳”;
2025年与当代国际艺术家王侠军共享“富贵花开”,端午携手中国传统竹编技艺编织“勇立潮头”……
三年间,国窖1573携手雁鸿等多位传承人,将花丝镶嵌、绒花、掐丝珐琅、錾铜雕刻等近十种非遗技艺带入大众视野,形成了独特的“节日非遗IP生态”。这种持续性的深耕,让品牌与非遗文化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营销嫁接,而成为一种长期主义的文化实践。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下去,甚至“火”起来,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国窖1573的实践证明,非遗技艺的传承不能束之高阁,而是需要品牌通过现代设计语言与情感叙事,让古老技艺与当代生活产生连接。「福光溢彩」中“江阳运酒图”的历史再现,“1573颗宝石”的品牌呼应,都是这种连接的生动体现。
在酒说看来,国窖1573打破了白酒与非遗的传统叙事,满足了消费者“既要美酒、又要审美、还要收藏”的多元需求。当非遗技艺从博物馆走进节日生活,从工艺展示变为情感载体,传统文化便真正实现了从保护到传承、从传承到活化的跨越。
1
3
浓香出海110周年,这里的中国味够“浓烈”
对泸州老窖而言,2025年度品牌文化核心主题是:致敬中国浓香出海110周年,这一点从3月封藏大典的现场就能充分感受到。回到问题的本质,浓香白酒之所以能够成功出海,并在当下的产业背景下愈演愈烈,“品质是基础,文化是引领”。说白了,真正的走出去一定伴随着大国崛起的文化自信,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从这个逻辑而言,国窖1573通过非遗共创其实就是把最中国的文化元素演绎到极致,并通过这种极致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
这不是简单的品牌营销,亦非孤立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种系统的价值重构,从酒体品质到文化表达,从品牌形象到民族符号,国窖1573完成了高端白酒的维度升级,同时也证明传统文化不是营销噱头,而是可以与商业价值共生共荣的宝贵资产。
国窖1573的非遗实践同样为行业提供了多重启示:在文化层面,通过坚守“活态双国宝”的传承使命,让传承700余年的酿制技艺与更多非遗形成价值共鸣,构建起中国白酒的文化护城河;在品牌层面,它通过“国窖风”美学的持续输出,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表达,实现了从产品高端到文化高端的跃升;在行业层面,它探索出“节日IP×非遗技艺×传承人”模式,为白酒品牌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样本。
或许在浓香出海11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国窖1573携手雁鸿共创的「福光溢彩」的诞生有着别样的意义——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中国白酒带着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当传统节日通过创新表达连接全球华人,“让世界品味中国”便有了更生动的诠释。
监制:冯亚伟 美编:吴宁
声明:
①酒说始终践行客观呈现、真实表达的新闻立场;
②酒说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及公众平台转载、分享,但务必在显著位置标明文章来源酒说!否则,酒说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