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街头的市民最近有点慌,每周在社区中心参加反极端主义工作坊的居民发现,他们常去的这个活动可能要被政府审查了。
这个教大家识别仇恨言论、组织邻里对话的项目,靠的是联邦政府“活出民主!”计划的资助。
可现在,教育部长普里恩突然说要联合安全部门,好好查查这些拿了政府钱的组织。
这件事在德国政坛炸了锅,有人说这是必要的监管,有人骂这是对公民社会的打压。
更让人关注的是,每年2亿欧元的专项资金,牵扯到成百上千个反极端主义的项目,从右翼到左翼再到伊斯兰极端主义,都在这个计划的覆盖范围里。
![]()
普里恩最近的一番话成了导火索,这位基民盟出身的教育部长公开表示:“解决之道绝不是资助左翼活动家去对抗右翼极端主义。”
她觉得国家的钱只能给那些“毫无疑问立足于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组织。
这话一出,社民党的议员们立刻炸了,霍斯特和多林两位议员在柏林开记者会时直言,他们对这种说法“感到非常恼火”。
他们解释说,“活出民主!”计划挑选项目时一直很透明,地方上的合作伙伴做了很多保护民主的实事,这些工作本来该得到认可,现在却被说成这样,简直是正面攻击。
两边的矛盾焦点很明确:政府要不要给反极端主义的民间组织套上更紧的枷锁。
普里恩想让安全部门介入审查,觉得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用对地方,但反对的人觉得,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民主的原则。
![]()
很多德国人可能不知道,身边不少活动都靠这笔钱支撑,社区里教老人识别网络仇恨言论的课程,校园里讲极端主义危害的讲座,甚至帮助难民融入当地的交流项目,背后都有“活出民主”计划的影子。
这些项目每年要花掉2亿欧元,和去年的预算一样。
最反对审查计划的是刚退休的联邦公民教育署前署长克吕格,他管了这个机构25年,对这些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接受采访时,他直接点明:“计划对受资助组织搞安全审查,这本身就是不信任的信号”他觉得民主教育这种事,靠的是信任而不是安全部门的监督。
那些正在拿资助的组织更担心,一个在东部地区做反右翼工作的民间团体负责人说,他们平时要和极端思想影响下的年轻人打交道,最怕的就是被贴上“左翼活动家”的标签。
如果审查越来越严,可能最后没人敢做这些得罪人的事了。
![]()
这场风波背后,是德国执政党之间的老矛盾,基民盟和社民党虽然组了联合政府,但在很多问题上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
之前在公司税减免、高收入者所得税这些事上就吵过不少次,这次的民主项目审查,不过是新的吵架点。
有意思的是,当初两党签的执政联盟协议里明明说好了,要对“活出民主”计划做“独立审查”,还要确保所有项目都符合宪法。
现在普里恩突然要加安全审查这一环,社民党当然不乐意,觉得这是破坏之前的约定。
有政治分析师说,基民盟可能想靠这个话题拉拢右翼选民,最近几年德国极端主义思潮抬头,不少人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满。
但社民党更在意和民间组织的关系,觉得这些组织是对抗极端主义的重要力量,不能随便敲打。
![]()
普通老百姓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分裂,住在慕尼黑的退休教师赫尔曼觉得,政府的钱怎么花当然要审查,万一给了“假民主真极端”的组织怎么办?
但在柏林做社区工作的索菲不这么想,她接触的很多项目都在实实在在帮助边缘群体“安全部门一介入,气氛就变了,大家会怕说错话。”
这其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怎么保护民主?是靠更严格的监管防患于未然,还是给民间组织更多空间让他们发挥作用?
克吕格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觉得用怀疑的眼光盯着那些捍卫民主的人,本身就是对民主的伤害。
![]()
现在全德国都在等巴黎行政法院的态度,不过不管结果如何,这场争论已经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当我们谈论保护民主时,到底应该信任谁?
是政府的监管机构,还是那些在街头巷尾默默付出的民间组织?
柏林社区中心的工作坊还在继续,只是参与者们多了个话题,有人担心以后这样的活动会变少,有人觉得审查也不是坏事,至少能保证钱花在正地方。
但大家有个共识:如果连教人们如何彼此尊重的项目都要被监视,那民主可能真的出问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