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刚中医:糖友注意,饭后这 3 个 “不舒服”,可能是血糖在 “警告”!
万晓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冠心病,及各种内分泌失调疾病,现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馆坐诊。
我发现很多糖友因忽视早期信号错过血糖管理时机。血糖是否稳定,饭后身体反应可提示,出现以下 3 种异常,需警惕血糖失控或糖尿病前期。饭后这些异常,别误当 “正常反应”。
1 、小时就渴到停不下来?警惕 “糖利尿”饭后 1 小时若大量饮水仍口干,且尿液泡沫多、有甜味,需警惕 “糖利尿”:血糖超 10mmol/L(肾糖阈)时,葡萄糖随尿排出带走水分,引发口渴。长期不干预易损伤肾小管,增加糖尿病肾病风险。数据显示,血糖超 10mmol/L 时,口渴发生率升高,夜间起夜至少 2 次,建议测餐后 1 小时血糖。
2、饭后2 小时就困到睁不开眼?小心血糖 “过山车”饭后 2 小时若困到影响日常,可能是血糖骤升后骤降:高碳水食物使血糖升高,胰岛素过量分泌致餐后 2-3 小时低血糖,大脑供能不足引发困倦。研究表明,餐后血糖每升 2mmol/L,脑卒中风险增 17%;约 30% 糖尿病前期人群有 “餐后困”,午餐后更明显。建议记录饮食,减少高碳水比例。
3、刚吃饱就又饿了?可能是 “胰岛素不干活”刚吃饱就饿、想吃甜食,或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无法助葡萄糖入细胞,大脑误判能量不足,且血糖骤降刺激饥饿激素。若伴体重莫名下降,需警惕胰岛功能衰退。实验证明,胰岛素抵抗越重,餐后饥饿感越强、血糖波动越大,建议调整饮食顺序(蔬菜→蛋白质→主食)。
怎么判断血糖是否真的失控?对照世卫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餐后 2 小时血糖≥11.1mmol/L 或糖化血红蛋白≥6.5%,为血糖失控;餐后 2 小时血糖 7.8-11.0mmol/L,属糖尿病前期,可逆转;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随机血糖≥11.1mmol/L 或空腹血糖≥7.0mmol/L,确诊糖尿病。
提醒:约 50% 患者确诊时已现神经病变(手足麻木、伤口不愈),需早发现早管理。出现异常可做 3 件事:测血糖:家用血糖仪测餐后 1-2 小时血糖,超 7.8mmol/L 及时就医;记 “饮食日记”:记录食物、症状、血糖值,辅助判断胰岛素抵抗;调饮食:选低 GI 食物(燕麦 GI55 代替白米饭 GI73),按 “蔬菜→蛋白质→主食” 顺序吃,降血糖峰值 28%。饭后 “小不舒服” 是身体提醒,可能藏着胰岛素抵抗、血管损伤。及时干预可推迟糖尿病发病 5-10 年,症状持续 1 周以上,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避免器官不可逆损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