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都会说:“我的血糖已经达标了,为什么还是查出了并发症?”
其实,光盯着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还远远不够。血糖表面上“稳住了”,体内却可能暗流涌动,血管和器官正在默默承受波动带来的伤害。
其实,除了“血糖高不高”,更关键的是“血糖稳不稳”。有3个指标比单纯的血糖值更能预测并发症风险,它们就是 TIR(血糖达标时间)、CV(血糖变异系数)、MG(平均血糖)~
接下来,诺诺跟大家详细聊聊~
TIR(血糖达标时间)
TIR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一天之中,血糖控制在合理(目标)范围内(3.9~10.0 mmol/L)的时间,并且,TIR还衍生出了另外两个概念——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3.9 mmol/L)时间(TB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10 mmol)。
图1 三诺iCan动态血糖仪“爱看健康”APP中的AGP图谱
大家常听说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被称为“金标准”。
但它有个问题——只能看到“平均分”,却看不到每天血糖的起伏和高低血糖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强调TIR(血糖达标时间)?TIR能告诉我们:血糖在理想范围里“待”的时间有多少,越长越好。
研究发现:TIR每提高10%,糖化血红蛋白大约能下降0.5%,并发症风险也会更低[1]。
不仅如此,TIR还能预测并发症:TIR高的人,发生眼底病变、大血管问题的风险都更低。
而且在一些初诊糖友的研究中,如果治疗期间TIR能保持在70%以上,未来甚至更有机会实现糖尿病缓解[2]。
CV(血糖变异系数)
除了“血糖在线时间”(TIR),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 CV(血糖变异系数),它主要用来衡量血糖波动大不大。
简单来说,血糖就像一条曲线,CV越高,说明波动越剧烈;CV越低,说明血糖更平稳。
一般来说,频繁的血糖大起大落,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增加并发症和低血糖的风险。
糖友的CV最好控制在36%以下。如果经常超过这个水平,就要格外警惕血糖波动过大,可能需要调整饮食、运动或用药。
三诺iCan动态血糖仪“爱看健康”APP中的AGP图谱
MG(平均血糖值)
除了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糖友们还需要关注MG(平均血糖值),也就是你每天血糖的平均水平,一般需控制在8.5mmol/L以下。
简单来说,MG就像血糖的“体温计”,告诉你血糖整体是偏高还是正常。长期偏高的平均血糖,会增加眼、肾、心血管等并发症风险。
但是,光看MG是不够的。就像体温正常的人,也可能发烧过后又降下来一样,平均值掩盖了血糖波动和低血糖风险。
因此,MG需要和 TIR、CV 一起看,才能全面掌握血糖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VigerskyRA, McMahonC. The relationship of hemoglobin A1c to time-in-rang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9,21(2):81-85. DOI:10.1089/dia.2018.0310.
[2]LuJ, MaX, ZhouJ, et al. Association of time in range, as assess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8, 41(11): 2370-2376. DOI: 10.2337/dc18-1131.
作者: 戴嘉欣
配图:作者提供
相关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