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6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的针头还扎在肚皮上吗?
每天一次、早晚两针,血糖控制不下来还得加量。
现在,“一周一针”胰岛素已正式纳入医保目录,不少糖尿病患者终于可以告别“针扎人生”。
这不是噱头,也不是概念产品,而是实打实的落地利好。
从“一天三针”到“一周一针”,这针能有多神?
老李,56岁,诊断2型糖尿病8年:
“以前每天早上定个闹钟打针,出差还得带着冰袋,生活被胰岛素绑得死死的。现在医生给我换了依柯胰岛素注射液,一周打一针,血糖控制得比以前还稳。”
过去,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基础胰岛素,有时还得搭配餐时胰岛素。频繁注射不仅让人心理压力大,还容易漏打、错打,影响血糖管理。
但现在,这种每周一次的长效胰岛素,真的能做到“解放糖友”吗?
什么是“一周一针”?到底靠不靠谱?
这类新型胰岛素的学名叫:周制剂超长效基础胰岛素,也就是我们说的依柯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依替米肽)。
它并不是“剂量加大”那么简单,而是通过结构创新,让药效在体内缓慢释放、持续7天稳定控糖。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23年发布的专家共识,这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尤其适合血糖波动不大、注射依从性差的患者。
在一项覆盖2000多名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使用依柯胰岛素的组别在12周内HbA1c(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3%,与每日注射组效果相当,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一句话:药效靠谱,安全性也有保障。
价格吓人?医保已经兜底!
很多人一听“进口新药”,第一反应是:贵。
确实,依柯胰岛素原价不便宜,每支定价几百元,一年下来可能过万。但好消息是——
2024年医保目录已将其正式纳入!
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实际自付费用大幅降低,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
而且,各地医保已开始陆续落地。例如在江苏,医保后每针费用控制在百元以内,一周一针的支出甚至低于过去每天打针的总价。
对1.4亿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谁适合“一周一针”?不是人人都能打
虽然“一周一针”听起来很诱人,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用。
根据医生介绍,它适合以下几类人群:
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要使用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
血糖波动不剧烈,不需要频繁调整剂量;
注射依从性差,不愿意或无法每天打针;
已接受过胰岛素治疗,且没有严重并发症。
但如果你是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就不建议使用。
是否适合使用,必须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
糖尿病管理,不只是打一针这么简单
“一周一针”不是“打一针就万事大吉”。
胰岛素只是控糖的一部分,糖尿病管理更是一场持久战。
即使用了长效胰岛素,患者仍需:
定期监测血糖,掌握波动趋势;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碳水比例;
保持运动,促进胰岛素敏感性;
规律作息,减少胰岛素抵抗;
定期复查,防范并发症。
尤其是刚开始使用周制剂的患者,前几周需密切观察血糖反应,必要时调整剂量,防止低血糖或控制不力。
医生提醒:“现代胰岛素让生活更方便,但不代表可以放松对疾病的管理。”
“糖友”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终于要改变了
“糖尿病是终身病,一辈子都离不开针。”
这句话曾让无数人崩溃,但现在,它正在改变。
过去我们只能靠每天扎针来维持血糖平稳,如今,科技与政策的双轮驱动,正在让糖尿病治疗越来越人性化。
从“每天扎三针”到“一周打一次”,从“进口高价药”到“医保全面覆盖”,糖尿病管理正迎来真正的转折点。
这不是治愈,但却是让患者活得更像正常人的重要一步。
希望未来,有更多像依柯胰岛素这样的创新药物,能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让1.4亿“糖友”,不再被针头绑架生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国家医保局.《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 《依柯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 《中国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专家共识:基础胰岛素治疗优化路径探索》,20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