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加速,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节节攀升,促使传统电力系统向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子电力装备的“双高”新型电力系统升级转变。
构网型储能应运而生。
什么是构网型储能?
传统电网在设计时主要基于稳定的发电电源,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的复杂工况。
在区域电网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入储能电站将影响功率波动,导致电网稳定性下降,产生宽频振荡、暂态过电压、电能质量劣化、供电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构网型储能可以通过电子电力控制技术和算法,让储能变流器(PCS)呈现同步发电机所具有的电压源特性,主动维持内电势相量恒定,从而具备独立建立和稳定电网电压、频率的能力。
相较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构网型储能最大的优势便是无需依赖电网的同步信号,仿佛交响乐“指挥官”,当遇上电网故障或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较大时,便能迅速发挥作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构网型储能技术特性
1. 本质是一种电压源:可以内部设定电压参数,输出稳定的电压和频率;
2. 主动支撑电网: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运行,提供虚拟惯量和阻尼,增强电网的稳定性;
3. 更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分布式布局,与电网、可再生能源、负荷端协同运行,构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
4. 智能化控制:更多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储能单元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和调度控制,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
跟网型储能 VS 构网型储能
由于构网型储能兼具惯量支撑、一次调频、一次调压、快速黑启动等特性,对于电网来说堪称一台大型的多功能“充电宝”。
构网型储能适用哪些场景?
构网型储能因其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能力,尤为适用于弱电网、高海拔地区。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明确要求在西北网架结构薄弱区域应用构网型技术,提升系统短路比,支撑电网接入更多新能源。这一强制性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构网型技术在弱电网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在西藏、新疆等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地区,构网型储能可以缓解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波动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增加配套的构网设施,可显著降低当地的弃风弃光率。
宏英新能源集装箱式储能
宏英新能源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
相较传统跟网型储能在电网中的跟随作用,宏英新能源现已推出一站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支持惯量支撑、短路容量、一次调频、一次调压、快速黑启动等,为弱电网、高海拔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宏英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系统架构图
方案亮点
独立运行能力:系统能够在新能源孤网模式下独立运行或带负荷运行,实现自适应离并网切换,保障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极速响应与高效调频:具备不到5毫秒的功率响应时间,以及高效的一次调频能力,能够在0.2秒内完成调频响应,显著提高电网的动态调节能力。
灵活控制与黑启动功能:系统支持灵活切换构网和跟网模式,并具备黑启动能力,确保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增强电网抗风险能力。
目前,宏英新能源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多类场景。
例如在城市负荷中心,可为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在虚拟电厂领域,构网型储能可以确保绿电稳定供应;在大工业集中负荷场景,可以保障安全生产不断电;在微电网、孤岛电网等场景,能够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
在中国特大构网型储能项目中,宏英新能源对其进行全构网型方案设计。即使在电力故障或极端工况下,构网储能也能短时输出超过额定值的电流,为电网提供故障穿越、电压支撑等服务。
构网型储能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未来,宏英新能源将继续依托先进的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通过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协同驱动,助力打造安全、稳定、绿色的电网生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跃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