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墙,主要功能就是军事防卫及政治意义。
昆明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匹马,买把刀,钻进城来挨一刀。逮着啦!”
唱的是儿童歌,说的是城防事。
明清昆明城示意图
沐英筑云南府昆明砖城,龟蛇相交,六道门,既考虑了风水,也考虑了军事。
六道城门:南门崇正门,东门咸和门、西门广威门、北门保顺们,西南门即小西门洪润门、东北门即小东门永清门。
城墙上有垛口,有马面墙墩,东南西北四个墙角有敌楼,六道城门上有城门楼,城墙东西南北有护城河,城门下有桥连通护城河,河里能开船。我们今天走在近日隧道,相当于走在明云南府城昆明南护城河里。
沐英把五华山、螺峰山[圆通山]、祖遍山、九龙池[翠湖]围了进来,形成一个周长九里三分[今换算4.6公里],高10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封闭的政治军事区域。
城墙墙体夯土筑,外墙用砖砌。据测量,城砖每块长33厘米,宽18厘米,厚13.5厘米,重12.5千克,并有监造徽记。今天圆通公园东北角残段,高7.4米,云大校园残段,高3米。
明朝城里沿中轴线——今正义路分布着西平侯府–黔国公府、公议府、云南三司、云南府衙、昆明县衙及若干个卫,有宗教寺庙,教育机构,城里居民较少。所有城门都派兵值守,早晚定时开闭。
清朝城里沿中轴线——今正义路分布着云贵总督府[制台衙门]、巡抚府[抚台衙门]、布政司署[藩台衙门]、云南府衙、昆明县衙及若干军事部门,教育机构,宗教场所等。
站在城墙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可远眺金马山、滇池、碧鸡山、长虫山。
明代,只有三次叛军近逼或进入昆明城。
一是筑城前的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不甘心失败的土官杨苴,纠集周边土官及部众20万人,围攻明军刚占领不久的旧昆明城——原元朝中庆路城。后被沐英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击败。杨苴叛众没能进到城里。
二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武定军民府叛乱头目凤阿克率领叛军进逼昆明城下,向云南巡抚陈用宾、右都督云南总兵官沐睿索要知府大印,扬言火烧周边民房。陈、沐二人因援兵尚未到来,用缓兵之计,将大印缒下给凤阿克,等调集好土兵以后,收复失地,擒获凤阿克送京城处死。
三是清顺治二年即明隆武元年[1645]十二月初一,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与沐府内奸于锡朋串通,进入城内,攻进沐府。沐天波在护卫保护下逃亡安宁楚雄,沐府被焚。天波母、妻自焚殉节。
清代
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死守昆明的吴世璠[吴三桂孙子]弹尽粮绝,南门守将暗通清军,打开城门,昆明城破,吴世璠服毒自尽。清军平定吴世璠叛军,曾从云津桥通过,道光年间改名得胜桥。
近代
十八大司攻昆明
同治六年[1867],杜文秀派其女儿杜凤扬率领十八大司东征昆明。20万大军分五路,分别从安宁、富民、杨林、呈贡四个方向围攻昆明,城内只有云南提督马如龙守卫。到第二年,围攻两年,形势急转直下,杜文秀军队没能攻克昆明,云南巡抚岑毓英率兵从贵州回师,将起义军各个击破,攻城失败。
辛亥革命重九起义
清宣统三年即辛亥年1911年10月30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李根源赶到北校[教]场带新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抢占五华山、军械局。蔡锷、唐继尧率驻在城东巫家坝、干海子的第74标官兵从东南方向攻城,抢占总督署等重要机关。顾品珍、沈汪度率讲武堂师生做内应,接应东南方向的起义军入城。11月2日,起义成功,清朝末任云贵总督李经羲被“礼送出境”,清朝在云南统治结束。
城门城门几丈高?童谣游戏
解放军入城
1950年2月20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驻昆明。卢汉在昆明组织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欢迎解放军进入昆明城。主要从南门丽正门进入,经过地标性建筑近日楼。主要领导者陈赓、宋任穷、周保中与群众见面。
经历了明清民国现代若干次军事行动后,回过头来看《城门城门几丈高》童谣: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从后来实测约有10米,差不多三层楼高。
“骑匹马,买把刀”,表明攻城一方开始攻城了,还是骑兵。
“钻进城来挨一刀,逮着啦!”,守城一方做了埋伏,攻方虽然把城门打开了,但是城内守方同仇敌忾,攻方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一双,有的还被活捉。
老昆明童谣、儿童游戏里,包含着明代以来昆明老城城防信息。今天六十多岁的昆明友友,大概都玩过一个游戏,唱过这首童谣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