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层慢病专科建设实践与探索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24年起,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全面推进慢性病专科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服务模式创新和个性化的慢性病诊疗与管理服务,构建了“防-筛-管-治”一体化服务体系。
预防(防)
多措并举,强化健康教育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中心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健康教育,将慢病防控的关口不断前移。定期组织居民参与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内容涵盖慢性病的成因、危害及预防等。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精准分层。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晨练中学习八段锦,为职场人群设计午间颈椎保健操,面向青少年开展“拒绝甜蜜陷阱”主题活动,用含糖量实物模型揭示饮料危害。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教育使健康知识入脑入心。预防保健从不囿于诊室四面墙,中心家庭医生团队走进居委会、校园、企业,把血压、血糖测量点设在社区居委会,将老年人体检送上门,更联合社区培育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发展社区健康指导员,让健康生活方式在邻里互动中自然传播。当居民在广场舞间隙交流用药心得,当超市货架出现“低盐食品专区”,当麻将桌旁摆放起控油壶,真正的健康文化正在社区沃土中生根发芽。这不仅是医疗服务的下沉,更是健康理念的上浮,昭示着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时代转型。
筛查(筛)
关口前移,精准识别高危人群
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0601份,首先通过重点人群分层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大数据平台”,整合辖区居民体检数据、既往病史等信息,自动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对象(如年龄≥45岁、肥胖、家族史人群)。其次对首诊18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进行门诊患者机会性筛查,再次通过全科医师接诊时的“五个一”标准:问一句家族史、查一项体征、开一张化验单、给一份健康教育处方、约一次随访进行医防融合式筛查。在服务模式上,推行“1+1+1”签约服务组合,即每位居民拥有1名家庭医生、1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和1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后盾。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开展健康评估,利用移动医疗设备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健康管理无死角。
治疗(治)
规范诊疗,提升服务能力
中心引进智能血压测量工作站、台车式动脉硬化监测仪、超声骨密度仪、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便携式血脂检测仪等设备。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眼科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基层眼底疾病诊疗规范,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健康需求,中心引进了免散瞳智能AI眼底照相机,将智能AI眼底疾病筛查服务带到了居民身边,对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和由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慢性疾病引发的眼底病变能够早期发现和识别,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官渡区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依托上级医院专家支持,为慢病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规范开展现代医学慢病管理的同时,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开设中医减重门诊,利用针灸埋线、中频仪药物穴位导入、中药半身熏洗、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对重点人群、高危风险人群、减肥及代谢综合征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体系,同时广泛应用中药饮片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重点调理慢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眩晕、失眠、便秘、水肿、周围神经病变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管理(管)
分级分层,个性化管理
中心组建了11个慢性病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分管区域每月进社区,为已建档管理的慢性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慢性病调药、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巡回医疗。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季度进行随访;而对于病情不稳定或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则会增加随访频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慢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分层目标设定。年轻患者:侧重生活方式调整(如减重、戒烟)和早期并发症预防;老年患者:以安全用药和防跌倒为重点,简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依从性。季节性干预:夏季重点关注高血压患者防脱水,提供电解质补充建议;冬季加强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发放家庭氧疗指导手册。中心高血压患者管理2020人,建档率100%,签约率99%,血压控制率93%;糖尿病患者管理643人,建档率100%,签约率99%,血糖控制率86%,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筛查率79%。
暖心服务赢赞誉,锦旗见证医患情
这天, 中心慢病管理团队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居民王叔叔亲手送来的绣有“精心治疗、贴心服务”的锦旗。这面红底金字的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更是对中心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慢病管理服务的生动褒奖。中心将始终秉持“以健康为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用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持续的创新,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一面锦旗,一份信任;一封感谢信,一份责任。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让慢病管理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伞”。
结语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慢病管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应用,更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定期随访、个性化干预等措施,我们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更紧密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树立了科学防治理念。同时,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行、医联体资源的整合,以及智能健康设备的应用,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支撑。
慢病防治任重道远,但关乎百姓健康福祉,我们责无旁贷。中心将继续以“防-筛-管-治”一体化模式为抓手,以居民健康结局改善为衡量标准,努力打造更具人文关怀和实效性的慢病管理体系,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贡献力量。我们坚信,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团队的不懈奋斗下,慢病专科建设必将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实现“小病在社区、慢病有管理、转诊有路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稿
校审:刘顺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