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eccDNA/ecDNA)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可驱动癌基因扩增,并深刻影响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增殖能力及耐药性。尽管已有研究在脑胶质瘤、结直肠癌等实体瘤中揭示了ecDNA在肿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分布特征、功能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仍有待阐明。HCC作为全球高发且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其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使得精准治疗面临重大挑战,现有研究对ecDNA如何重塑肝癌基因组、推动肿瘤演进及耐药形成等方面的认知仍较为有限。因此,深入解析肝癌中ecDNA的全景图谱及功能网络,对于阐明肝癌分子病理机制、发现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
近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宁第一人民医院蒋树龙团队在肿瘤学期刊Cancer Letters在线发表题为Extrachromosomal DNA (ecDNA) driv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lignancy through high-copy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1q21-derived PIP5K1A oncogene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绘制了HCC的ecDNA全景图谱,并发现来源于染色体1q21区段、大小约为3 Mb的ecDNA通过高拷贝PIP5K1A癌基因扩增驱动HCC恶性进展。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PIP5K1A-PI3K/AKT信号轴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机制,为靶向ecDNA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研究团队利用Circle-seq技术对6例HCC肿瘤组织(T)及配对癌旁组织(N)进行了系统性ecDNA谱系分析,共鉴定出43,125条ecDNA,其中肿瘤样本中检测到8,159条与基因区域重叠的ecDNA,而癌旁组织中该数值为17,184条。ecDNA长度多集中在<1 kb范围内,少数>1 Mb的大型ecDNA被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ecDNA。肿瘤组织中ecDNA的GC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这与以往报道的卵巢癌ecDNA的GC富集特征相一致。进一步序列分析显示,这些环状DNA主要来源于Alu重复序列及外显子/内含子区域,而CpG岛中显著缺失,提示其形成与基因组脆性位点及DNA修复错误密切相关。染色体全景绘制显示,ecDNA在所有染色体均有分布,但在Y染色体显著减少。热点断点富集在1q21区段(chr1:150,370,844-153,757,421),这一区域是HCC中公认的致癌扩增热点。3/6(50%)HCC样本中检测到来源于该区域的3 Mb ecDNA,而在癌旁组织未检出。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证实,携带此ecDNA的肿瘤样本均存在1q21区域的高扩增,而阴性样本无此扩增,提示ecDNA极可能源于扩增片段的切割并环化。多组学整合分析发现,该3 Mb ecDNA包含14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PIP5K1A、SETDB1、GOLPH3L三者在HCC队列中扩增频率最高(约12%),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HR=1.53,p=0.03)。RNA-seq验证PIP5K1A在HCC组织显著高表达(33例配对样本,log-rank p=0.0153),并在另外的18例患者qPCR结果中得到证实。基于机器学习建模,ecDNA相关的25个基因在区分HCC患者与正常组织中AUC均大于0.95,显示出其潜在的诊断价值。在肝癌组织和SNU475、Huh-7等细胞系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了环状DNA结构。外向PCR、内向PCR及Sanger测序均验证了该ecDNA的环状构型,与Circle-seq结果一致。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PIP5K1A在肝癌组织中存在显著扩增。通过肝癌细胞系分析显示,PIP5K1A在SNU475细胞中表达最高,在Huh-7细胞中最低。功能实验进一步表明,过表达PIP5K1A显著促进Huh-7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而SNU475细胞敲低PIP5K1A可显著降低p-AKT (Ser473) 水平和PI(4,5)P2含量,同时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在药物干预实验中,PIP5K1A抑制剂ISA-2011B对PIP5K1A高表达细胞敏感,SNU475细胞的IC50仅为18.57 μM,显著低于Huh-7细胞(IC50=71.02 μM)。与PI3K抑制剂LY294002(IC50=129 μM)或AKT抑制剂MK-2206(IC50=24.65 μM)联用可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动物实验中,OE-PIP5K1A-Huh-7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加,Ki-67增殖指数升高,TUNEL凋亡减少,而ISA-2011B可逆转上述表型。稳定敲低PIP5K1A的HepG2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并伴随p-AKT表达水平的降低。该研究揭示了ecDNA介导的PIP5K1A扩增是HCC进展的重要驱动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潜在靶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宁第一人民医院蒋树龙教授、刘庆斌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妮为本文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25.218004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