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吉林省2025年“国培计划”——G4104农村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项目在长春师范大学正式开班。来自吉林省各地农村中小学的百名中青年骨干校长齐聚一堂,开启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共同探索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既是吉林省推进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在地方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模式,精准助力
“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校长;提升教育质量,核心在引领。”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若松院长强调。本次培训自筹备之初便以“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为准则,从课程体系搭建、师资团队选聘,到学员服务保障、培训全程管理,均经过多轮研讨与优化,力求为参训校长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她特别指出,依托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本次培训创新采用“四个精准”实施模式——精准定位培养对象,精准聚焦核心主题,精准设定目标,精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旨在以精准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发展,切实增强农村校长在课程建设中的统筹规划与实践指导能力。
本次培训在7天集中培训期间,不仅安排了教育政策解读、课程理论精讲、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等理论课程,还特别规划了5所不同层次、不同特色中小学的实地观摩环节,涵盖优质城区学校,让参训校长能够直观学习不同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文化打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力参训校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行动。
教研共融,践实履新
在核心课程学习阶段,海路教授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剖析了乡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内涵界定与时代需求,并提出了构建策略与路径,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沈赋瑶校长则以靖宇县西南岔学校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绳文化”这一本土资源,实现五育融合,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学校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理论培训后,学员们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乡村教育的责任使命、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思路,以及本土课程创新的方向,字里行间满是对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与践行决心。
名校启迪,寻方务效
在韩铁刚副教授的带领下,培训活动走出教室,走进名校。参训校长们参观了长春外国语学校,通过观看社团活动展示、聆听王昊校长专题报告、参观校史馆等形式,全方位感受了名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成果。
长春外国语学校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国际化的办学视野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将名校经验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肩负起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为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贡献力量。
“国”力领航,“培”力兴教
“国培计划”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均衡、培育优质教育人才的重要载体,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更是连接政策与实践、打通教育均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发展领域。“国培计划”自实施以来,始终以“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效果显著”的鲜明特质,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本次G4104项目不仅助力100名参训校长实现个人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更将通过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带动所在学校的教师队伍成长与课程体系优化,为吉林省农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激活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质生产力”,为吉林省基础教育体系优化升级与教育强省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从“赋能校长”到“带动学校”,从“提升质量”到“惠及学生”,此次G4104国培项目培训,不仅是长春师范大学服务地方教育的具体行动,更是吉林省推进农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一批批具备课程引领力的农村骨干校长成长起来,必将带动吉林省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为吉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的时代目标写下生动的教育答卷。
编辑:张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