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国际舞台就像个大戏台,谁声音大谁就能抢镜,但中国这一次,不是为了抢戏,而是亮出真章。
2025年9月,北京香山国际会议中心再次成为全球目光的焦点。第十二届香山论坛如期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就在这个庄重的场合,中国防长董军的一番“铿锵发声”,不仅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讲得明明白白,也狠狠地敲在了那些“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的心头上。
而更戏剧化的是,就在中国防长话音未落,美方代表施灿德也在现场表态:中美绝不能开战,因为一旦开战,“世界将不复存在”。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反差感?一边是中国“寸土不让”的硬气,一边是美国“不能冲突”的低调。到底谁说了算?谁做了什么?谁又在打算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国际大棋局”。
在世界面前“亮底牌”:中国不再只对美国说话,而是对全世界说清楚
中国防长董军的讲话发生在一个很特殊的时间点。论坛开幕当天是9月18日,这个日子大家都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也是警钟长鸣的日子。选在这天对外发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象征意义。
董军防长说得很直白:“解放军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干涉,坚决打击任何‘台独’图谋。”这句话不是“情绪化表达”,而是一次公开的、正式的、有震慑力的战略宣示。你可以理解成:我们不是在和某一个国家“斗嘴”,而是在告诉所有国家,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挑战。
这也是中国越来越多采取的一种战略沟通方式,不再私底下“交涉”,而是在全球面前“摊牌”。
过去,美国常在“小房间”里“画线”“敲打”,而中国则不断强调“对话、合作、互利共赢”。可现实就是,有些人你跟他讲道理,他拿你当软柿子;你不发声,他就觉得你默认。所以这一次,中国不是在“喊话”,而是在宣示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山论坛召开前,美“在台协会”高层又跳出来搞事情,声称“台湾地位未定”。这个观点其实是几十年前美国某些政客玩出来的“旧把戏”,但现在又拿出来翻炒,显然是对中方立场的公开挑衅。
而董军的回应,几乎是“点对点”的回击。你说“未定”?我就说“随时准备挫败干涉”;你说“台独有空间”?我就说“绝不容忍任何分裂”。这不是“喊口号”,而是“亮底牌”。
关键是,董军这番话不是在中美闭门会议里说的,是在100多个国家代表面前说的。你说影响大不大?
这就像一场全球“宣誓大会”,中国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世界:台湾问题不是“外交议题”,是核心利益,是底线,是红线,是不能碰的“高压线”。
而这场“亮底牌”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个信号:中国不再忍让于“模糊战略”,不再配合别人的“战略模糊”,而是选择在国际舆论场上“主动掌握话语权”。
美方紧急“降温”:施灿德说“中美不能开战”,但美国真信这话吗?
就在董军防长表态后不久,美方代表施灿德紧跟着发言,语气明显“软化”。他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曾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现在的重点是“探索共存方式”,并强调:“中美不能开战,否则世界将不复存在。”
这句话一听挺有“和平主义”色彩,但稍微一琢磨,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套路味”不小。
首先,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在嘴上“讲和平”,但现实中却“搞对抗”。
2024年底到2025年初,美国对台军售项目继续推进,F-16V、AGM-158B远程导弹一批批送到台湾,甚至还传出要部署“海马斯”火箭系统。这些行为摆明了就是在“做实”台海军事化。
你嘴上说不想打架,手上却拿着棍子,这让人怎么信?
更讽刺的是,今年美国在南海周边举行了多次演习,甚至邀请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配合演练”,直指南海局势。中国当然没坐视不管,海军南部战区迅速组织反制演练,展示了“不惹事但不怕事”的姿态。
所以,美方这次的“中美不能开战”的说法,听起来像是在“灭火”,但更像是“被动降温”。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中国现在不是当年那个“被动防守”的角色了。
在军事层面,中方这几年真不是“虚张声势”。
2024年底,中国最新一代055B型驱逐舰正式服役,具备更强的信息化、远程打击与反导能力。与此同时,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也引发美方智库的“极度关注”。这些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底气。
而正是这种“实力背书”,让美方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竞争方式。连美军印太司令部的新任司令约翰·阿奎利诺都不得不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在多个维度上,我们正在被中国逼近。”
所以啊,美方表面说“不能战”,其实是怕真打起来代价太大。
这并不是“理性回归”,更像是“战略退让”。只是他们嘴上不会说出来,但行动上已经露出了端倪。
大国竞争已进“深水区”,但中国的“定力”才是最大底牌
说到底,中美关系现在已经不是“谁说话好听”的问题,而是“谁更有定力”的问题。
从2024年到现在,全球局势可谓“风高浪急”。乌克兰危机还在胶着,中东局势又起波澜,美伊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而亚太这边,美国还总想“挑点事”。但你会发现,中国的处事方式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有分寸。
不是退缩,而是不被带节奏。
比如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越来越“出格”,甚至在仁爱礁问题上出现了直接冲撞中国船只的情况。面对这种“挑衅式冲突”,中国没有被激怒,而是精准回应、按规则反制,既不让对方“得逞”,也不给西方媒体“抹黑”的机会。
这就叫“战略定力”。是能打也敢打,但更会算账、看时机、守原则。
再看中美之间的博弈,中国现在的策略是“双轨并行”:一方面坚定“斗争”,另一方面保持“接触”。
2025年上半年,中美进行了多轮高级别军事安全对话,包括“危机沟通机制重启”以及“海空意外事件管理协议”的修订。这些都是在“斗而不破”的框架下进行的具体推进。
而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中国不是要与美国“翻脸”,而是要让美国清楚地知道:谈可以,欺不行;合作可以,踩线不行。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选择在国际场合“立规矩”,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不是挑战现有秩序的麻烦制造者,而是秩序真正的维护者。这才是中国的“最大底牌”: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长期的战略眼光和制度自信。
尾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总觉得中美关系就是“强者说了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不是被安排角色的国家,而是自己写剧本、自己登场的“主角”。
香山论坛上的这一幕,就是最好的写照:不是临场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不是被动回应,而是主动出牌。
而美方的“不能开战”说法,看似缓和,实则暴露了他们在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时,内心的忌惮和焦虑。
中美之间到底有没有冲突的可能?答案是:看美国的选择。中国的底线坚定,态度明确,该说的已经说了。
这不是“战狼式外交”,而是“底线式自信”。在这个全球博弈不断升级的时代,中国要的不是“赢一场吵架”,而是“守住国家根本”。
国际社会正在重新评估中美关系的意义,而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被观察者”,而是越来越多国家“想要合作”的伙伴。
所以,别再问“中国是不是要和美国对着干”,正确的问题是:美国,准备好接受一个不再妥协的中国了吗?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国防部长董军:解放军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武力干涉》
京报网《董军:让矛盾纠葛、兵戈相向回归为生死与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