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近日刊发的《台湾对美国当然有价值,但不值得让美国为之开战》一文,在华盛顿战略圈引发涟漪。这篇由资深国际事务撰稿人执笔的评论,罕见地承认了一个美国政界长期回避的现实:台湾的战略价值与介入成本已严重失衡。文章虽试图以“战略收缩”为特朗普政府提供台阶,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美国台海政策的深层悖论——当军事威慑失效时,政治承诺便沦为谎言。
文章开篇即指出一个残酷事实:中美因台湾爆发战争的风险已达历史高点。这种风险并非源于偶发事件,而是美国亲手构建的“危险反馈回路”所致。台湾当局的“反抗姿态”刺激大陆军事反制,美方再以“更强硬支持”回应,循环往复将台海推向火药桶边缘。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将当前困局归咎于2016年蔡英文当局的政策转向,却选择性忽略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对台军售常态化等主动挑衅行为。这种归因偏差恰恰印证了美国战略界的集体焦虑:当解放军“锁岛”军演已成常态,第七舰队威慑力被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瓦解,昔日“以台制华”的廉价策略正变成烫手山芋。
文章为特朗普设计的“解套方案”实则是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的拙劣翻版:要求美国撤回驻台军事教官、拆除威慑性武器、限制对台高层接触,以此换取大陆“放弃武统时间表”。这种看似对等的交易,却暴露了美方对两岸关系本质的误判。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所谓“承诺放弃武力”本质是要求主权国家放弃自卫权,无异于让中国自缚手脚。作者一面建议削减美国对台承诺,一面强调台湾作为“先进半导体来源”的价值,这种既要经济红利又拒战略成本的矛盾,是美对华政策精神分裂的缩影。
这篇文章最危险的谬误在于将1949年以来的台海稳定归功于美国“战略模糊”,全然无视一个基本事实:两岸和平的真正基石是大陆坚持的和平统一方针。作者声称“赖清德更具对抗性”,刻意回避其“务实台独工作者”身份及“两岸互不隶属”的挑衅言论所带来的危险。
文中还透露出“弃台论”苗头——建议特朗普向台湾明确“美国可能不会出手相助”。这种将盟友工具化的赤裸表态,必将引发亚太地区盟友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普遍质疑。日本、菲律宾等难免联想:今日台湾可被交易,明日自己是否也会沦为筹码?
文章结尾将中美战争描绘为“不会有赢家”的零和游戏,呼吁特朗普成为“和平缔造者”。特朗普能缔造亚洲的和平?简直是吹牛拍马不看对象:其一,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意志不容交易,任何阻挠只会加速反制措施升级;其二,美国战略收缩绝非善意退让,而是军力投射能力衰退的被迫选择。作者幻想用“降低台湾在美中关系中的核心地位”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让步,却忽略了中国核心利益的不可侵犯性。
《纽约时报》此文的价值,在于它无意间成为美国霸权衰落的注脚。当鹰派开始讨论止损方案,当主流媒体公开质疑战争代价,当“弃台论”从边缘走向中心,这些信号比任何军演都更清晰地昭示着历史潮流的转向。台湾问题终将按照中华民族的意志解决,而美国要思考的,是如何体面退出一场注定失败的赌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