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场人讨论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AI到底抢不抢饭碗,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博士生在9月3日发布的论文,用近十年的真实数据把这事说透了,结论可能比你想的更残酷,也更现实。
这篇叫《生成式AI:一种偏向资历的技术变革》的研究可不简单,分析了2015到2025年美国近28.5万家企业、6200万员工的简历和招聘数据,就盯着一个问题:用了生成式AI的公司,对不同员工的态度有啥不一样?
1、
研究人员很聪明,把招“AI集成师”的企业算作“AI采纳者”,发现这类公司大概占3.7%,但2023年之后数量涨得特别快。
最扎心的发现藏在数据里:2023年之前,初级员工和资深员工的岗位增长还齐头并进,可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用AI的公司里,初级员工数量直接下降了7.7%,而资深员工的岗位还在涨。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因为裁员多了,而是招聘直接“刹车”了,这些公司每季度招的初级员工少了3.7人,离职率反而更低,甚至内部晋升还变多了。
说白了,企业不是要赶走老员工,而是压根不想招新人了,《华尔街日报》7月的报道也印证了这点,招聘公司高管都直言,客户几乎不招应届生了,年轻人做的活儿AI干得又快又好。
营销行业已经先出现了这种情况,高校毕业生失业数字悄悄往上走,年轻人失业率却看着平稳,问题就出在这。
2、
批发和零售业首当其冲,用AI的公司招初级员工的数量,比不用AI的低了40%。
想想也不奇怪,这些行业里的常规沟通、客户服务、文档处理,全是生成式AI的拿手好戏,新人进来能干的基础活,机器分分钟搞定。
更有意思的是学历带来的差异,研究发现了个“U型趋势”,受冲击最大的既不是顶尖名校毕业生,也不是学历最低的群体,而是中等和中上等学校的毕业生。
顶尖学生还能靠核心能力立足,学历较低的岗位AI替代难度大,反而相对安全,夹在中间的群体成了最危险的夹心层。
这事儿的后果可比暂时找不到工作严重,美国有研究显示,收入不平等加剧主要是因为起薪差距大,后期涨薪速度反倒差不太多。
要是AI把初级岗位都挤没了,年轻人连职业起点都没有,以后的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职场的“新贫富差距”可能就这么被AI拉开了。
3、
当然也有人说,AI能帮新人提高效率,说不定反而会增加需求。
但现实是,AI能直接替代的基础脑力工作太多了——调试代码、审阅合同这些新人入门的活儿,现在AI做得比人还稳。
没有这些基础岗位做跳板,年轻人怎么积累经验往高处走?职业阶梯的“底层”正在被AI悄悄削薄。
不过也不用太恐慌,目前明确用AI的公司毕竟只占3.7%,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影响还没到全面爆发的程度。
但这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信号,随着IDC预测2027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美元,以后会有更多公司加入AI阵营。
哈佛这篇论文没给标准答案,但答案其实藏在趋势里,AI淘汰的从来不是“人”,而是只会做重复性工作的岗位。
就像那些资深员工,他们做的难题解决、团队管理这些事,AI暂时还接不了,对年轻人来说,与其害怕被AI替代,不如早点跳出“重复劳动”的舒适区,培养那些机器学不会的能力。
毕竟技术变革从来都是这样,淘汰旧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机会。
但在新旧交替的缝隙里,谁先看清趋势、提前准备,谁才能不被时代甩下,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会被AI影响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