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篇章为《 顺着历史学古诗 》——《江南》。
如果说 《长歌行》是励志诗的鼻祖,那么《江南》便是采莲诗的鼻祖。谁让汉朝……够早呢!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从汉朝开始的, 比如,平民有自己的姓,是从汉朝开始的;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也是从汉朝开始的。
我们今天说的江南,大体上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如苏南、浙北、皖南、赣东北以及上海一带。但在汉朝,江南主体上指的是湖南和江西,也就是现在的长江中游地区。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江南都是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到处是河,到处是湖。而这首诗写的,就是汉朝江南水乡的样子。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用今天的眼光,如果哪个作者写“我在东边玩,我在西边玩,我在南边玩,我在北边玩”,估计会被说是“水字数”。
![]()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搬出小板凳,开始学知识点:
第一个是“田田”。把田田解释成茂密就是这首诗的一个发明。古代的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田的四周有田埂,田埂有的是南北走向,叫阡;有的是东西走向,叫陌。一小块田和一小块田连在一起,远远看过去,就是那么一片横横竖竖的小格子。这么多小格子,引申开来就是茂密了。
在这首诗之后,田田不仅可以指茂密的荷叶,还可以指荷叶本身。比如,我们可以说,荷叶田田,随风摇曳。也可以直接说田田出水,随风摇曳。
第二个是东、西、南、北那四句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相似度很高的诗,其实是用了古代诗歌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复沓。(详情可看)
古代的诗都是要配乐吟唱的,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这首诗的唱法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它是有领唱 ,有合唱的 。其中前三句是领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后四句是合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彼此之间的呼应,其实是这四句诗使用的另一种修辞方法,叫作互文。所谓互文,就是一组句子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就是互文。意思是说,木兰在东、西、南、北几个市场转悠,最后买了骏马、鞍鞯、头和长鞭这几样东西。
这首《江南》也是如此,并非鱼儿先游到东边,再游到西边、南边、北边,而是鱼儿就在莲叶旁边自由自在地穿梭往来,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句式呢?
为了句子漂亮!
所以《江南》这首诗的意思就是:
江南又到了采莲的时节,
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迎风招展,
鱼儿就嬉戏在茂密的莲叶之间。
你看那鱼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
分不清到底是在东边、在西边、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江南》同样出自汉乐府,诗用采莲这一具有江南特色的活动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柔美,具有鲜明特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