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二手房迎来“抛售潮”?过来人说出原因,这2类房子或“无人接盘”

0
分享至

上个月我姐给我打电话,声音里满是焦虑:"我家那套老房子挂了快三个月了,看房的人不少,可就是没人出价,已经降了30万了还是卖不出去。"她2008年买的这套房子,位于二线城市郊区,建筑年龄已有22年,原本打算卖了换套学区房,没想到如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样的情况在当下并不少见。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小区门口的中介门店橱窗里贴满了二手房出售信息,很多房源价格一降再降;打开各大房产APP,"降价房源"专区日益扩大,不少房子的挂牌价与一年前相比下跌了15%-20%。

根据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2025年7月发布的《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32.7%,其中三四线城市降幅高达41.5%。与此同时,二手房源挂牌量却增长了27.3%,形成了典型的"供过于求"局面。

房地产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后,如今市场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越来越多的房主选择"割肉"出售手中的闲置房产,二手房市场迎来了一波"抛售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哪些类型的房子未来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风险?如果手中有这类房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造成当前二手房抛售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房价预期转变。

经历了多年的快速上涨后,房价增长预期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18个月下跌,平均跌幅为6.8%,其中三四线城市跌幅高达9.3%。

我朋友王先生2021年在老家县城买了一套电梯房作为投资,当时心态很乐观:"怎么也能升值20%吧。"没想到今年初他急用钱想卖掉时,发现周边同户型的房子比他买入时便宜了近15%。"再不卖可能跌得更多,只能认栽了。"他无奈地说。

当房子不再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品,而是转变为消费品,很多投资性购房者开始加速出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压力。

第二个原因是购房杠杆收紧。

相比新房,二手房的购买门槛普遍更高。2025年多地银行调整了二手房贷款政策,首付比例普遍提高,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五六成。与此同时,二手房贷款利率也高于新房,平均高出0.3-0.5个百分点。

我表妹家今年看中了一套二手学区房,首付竟然要60%,再加上高额的税费,资金压力非常大。最后不得不放弃,转而考虑周边的新房项目。

购房资金压力增大,直接导致二手房的购买力下降。根据2025年房地产交易平台的大数据,今年上半年二手房的看房到成交转化率仅为3.7%,比2023年下降了近一半。

第三个原因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需求萎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发布的人口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9.7%,而0-14岁人口比例降至11.3%。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明显,直接影响了住房需求。

人口数据统计显示,三四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自2020年起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过70%的县城人口出现净流出。当地人口减少,购房需求自然萎缩。

我老家就是三线城市,这几年明显感觉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同学毕业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留在本地的寥寥无几。县城新建的小区入住率不到六成,更不用说二手房了。


面对这种市场环境,有两类房子未来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风险:

第一类:中小城市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

随着建筑技术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老旧小区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根据2025年《中国住房居住满意度调查》,超过83%的购房者更倾向于选择建筑年龄在10年以内的住宅。

这类老房子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建筑质量隐患。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建造的房屋,建筑标准相对落后,抗震能力、保温隔热性能较差。2025年住建部对老旧小区的抽查显示,超过35%的20年以上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

基础设施老化。水电管线老化、电梯故障频发、地下车库缺失或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根据2025年物业管理协会的数据,20年以上老旧小区的维修基金使用率高达92%,远高于新建小区的23%。

环境配套落后。老小区普遍绿化率低,公共空间不足,周边商业配套也相对老旧。2025年的调查显示,这类小区的居住环境满意度仅为62分(满分100分),比新建小区低20分以上。

我姑妈家住的就是一个建于1998年的老小区,房子是砖混结构,没有电梯,墙体保温差,冬天特别冷。前几年她想卖掉换套新房,挂了两年都没人问津,最后只能放弃。"除非遇到特别着急买学区房的,不然谁会选这种老房子呢?"她无奈地说。

特别是在人口持续流出的中小城市,这类老房子的处境更加艰难。202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20年以上老房子的挂牌周期平均超过213天,是新建住宅的3.7倍。

第二类:品质不好的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曾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热门选择,但随着居住理念的变化,部分品质不佳的高层住宅正在失去市场吸引力。根据2025年《住房消费趋势报告》,超过65%的购房者倾向于选择18层以下的中低层住宅。


这类高层住宅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电梯隐患。老旧高层小区的电梯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高。2025年电梯安全监察数据显示,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故障率是新电梯的5.6倍。考虑到电梯更新的高昂成本(一部电梯更换费用约30-50万元),很多老旧小区难以筹集足够资金进行更新。

物业管理难度大。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和设施较多,管理维护成本高。2025年物业管理协会的数据显示,高层住宅的物业费收缴率平均比多层住宅低15个百分点,导致物业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户型设计问题。早期的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不够人性化,存在采光不足、通风不畅、噪音大等问题。根据2025年的住房调查,2010年前建造的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评分平均只有71分,远低于新建高层的85分。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个2005年建成的高层小区,当年卖得很火爆,如今却问题不断。电梯经常出故障,有时候居民要爬二十几层楼回家;物业公司因为收不上物业费几经更换;夏天西晒严重,住户不得不安装昂贵的遮阳设备。这个小区的二手房价格比周边新小区低30%左右,即便如此,成交量依然寥寥无几。

面对这些可能"无人接盘"的房产,作为业主该如何应对呢?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适当降低预期,尽早出手。

对于有意出售的老旧房产,建议放低价格预期,尽早出手。根据2025年房地产市场预测,未来三年内,部分城市的老旧房产价格仍有10%-20%的下行空间。

我邻居赵先生前年决定卖掉他在老家的一套90年代的房子,当时周边均价约8000元/平米,他一咬牙定价7200元/平米,结果两个月就卖出去了。他说:"虽然比心理预期少卖了10多万,但看现在的行情,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对于特别难以出售的房产,可以考虑与中介合作,通过更专业的渠道和方式促成交易,即使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也比长期挂牌不成交要好。

第二,进行适度更新改造,提升房屋价值。

对于自住且暂无出售计划的老旧房产,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更新改造,提升居住舒适度。2025年房屋装修调查显示,针对性的改造可以使老旧房产的市场价值提升5%-15%。

常见的改造项目包括:更换老化的水电管线(安全性提升)、改善厨卫设施(实用性提升)、优化户型布局(空间利用率提升)、加装保温系统(居住舒适度提升)等。

我朋友李先生去年花了20万元全面翻新了家里80年代的老房子,更换了所有水电管线,重新设计了厨房和卫生间,还做了外墙保温。改造后,房子焕然一新,他全家住得非常舒心,也为未来可能的出售增加了筹码。

第三,考虑长期持有并出租,获取稳定现金流。

如果短期内难以以理想价格出售,可以考虑将房产出租,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收益。2025年全国住房租金收益率平均为2.8%,虽然不高,但在资产价格下行的环境中,稳定的租金收入也是一种保值方式。

我舅舅在西部一个三线城市有套老房子,卖不出去后改为出租,每月有2000元稳定收入。他说:"与其闲置贬值,不如出租有个收益,等市场好转再考虑出售。"

出租时要注意选择信誉好的租户,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并定期检查房屋状况,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房屋加速贬值。

第四,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整体环境。

近年来,各地正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据住建部2025年上半年数据,全国已有超过18万个老旧小区完成或正在进行改造,惠及居民3200多万户。

业主可以积极参与小区业委会工作,推动小区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根据2025年的调查数据,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房产价值平均提升了8%-12%。

我们社区去年就完成了整体改造,新增了电梯、停车位,还改善了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改造后,小区的二手房询问量明显增加,价格也有所回升。

无论选择哪种策略,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决定。盲目跟风或过度恐慌都不可取。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其居住属性,我们的住房决策也应该回归理性。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姐的情况,经过详细分析市场后,她最终决定把房子出租两年,一方面获取稳定收益,另一方面等待市场可能的企稳。"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满足自身居住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她现在已经调整好了心态。

二手房市场的调整是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必然过程。对于购房者来说,这是一个更理性选择的好时机;对于房产持有者来说,则需要更审慎地评估自己的资产状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你对当前的二手房市场怎么看?如果手中有类似的房产,你会如何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爷叔今天跌停了

上海爷叔今天跌停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9-19 15:20:32
卢永涛双响炮!中超生涯首次,泰山生涯0进球,媒体人点赞

卢永涛双响炮!中超生涯首次,泰山生涯0进球,媒体人点赞

奥拜尔
2025-09-19 21:02:21
天再热也要竖衣领!不去掉这一点,贾国龙就赢不了罗永浩

天再热也要竖衣领!不去掉这一点,贾国龙就赢不了罗永浩

振华观史
2025-09-19 10:06:06
女子误踩化骨水丧命反转!家属撒谎被实锤,记者曝真相,原本能活

女子误踩化骨水丧命反转!家属撒谎被实锤,记者曝真相,原本能活

春序娱乐
2025-09-19 16:34:41
重大发现!安徽新探明7.6亿吨煤炭资源

重大发现!安徽新探明7.6亿吨煤炭资源

安徽发布
2025-09-19 14:30:54
释永信案再曝大新闻,当地有官员接受调查,商业团队被查

释永信案再曝大新闻,当地有官员接受调查,商业团队被查

追月数星
2025-09-19 18:20:43
东北第二故乡三亚不香了?大批东北人纷纷撤离,背后原因令人无奈

东北第二故乡三亚不香了?大批东北人纷纷撤离,背后原因令人无奈

枫尘余往逝
2025-09-18 21:49:02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离世:仅40岁、妻子是其人大校友,2个月前被罚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离世:仅40岁、妻子是其人大校友,2个月前被罚

温柔看世界
2025-09-19 16:45:22
丁宁现状:退役4年拒绝国乒安排,如今是北大教师,年薪30万够了

丁宁现状:退役4年拒绝国乒安排,如今是北大教师,年薪30万够了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9 11:09:01
狂轰17分11板2盖帽!余嘉豪统治攻防两端,西班牙球迷纷纷叫好!

狂轰17分11板2盖帽!余嘉豪统治攻防两端,西班牙球迷纷纷叫好!

田先生篮球
2025-09-19 15:38:47
女生因穿“马面裙”考编被低分淘汰,面试官吐槽:最烦你们这种人

女生因穿“马面裙”考编被低分淘汰,面试官吐槽:最烦你们这种人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9-19 18:49:43
皇马挖人!麦卡利斯特1.2亿欧交易获批,格拉文贝赫成新目标

皇马挖人!麦卡利斯特1.2亿欧交易获批,格拉文贝赫成新目标

夜白侃球
2025-09-19 22:09:16
突发讣告!她于9月16日去世,年仅34岁

突发讣告!她于9月16日去世,年仅34岁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9 07:55:57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霹雳炮
2025-09-11 23:13:49
【关注】官媒发声:调整公立医院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应为公务员2倍以上

【关注】官媒发声:调整公立医院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应为公务员2倍以上

魏子柠说
2025-09-17 00:12:47
罗永浩“停战”第6天,西贝憋大招了!

罗永浩“停战”第6天,西贝憋大招了!

广告案例精选
2025-09-19 08:18:59
为啥打败仗叫“败北”,请人吃饭叫“做东”,死叫“归西”?

为啥打败仗叫“败北”,请人吃饭叫“做东”,死叫“归西”?

蜉蝣说
2025-09-19 14:15:13
波兰宣布暂不开放通往白俄罗斯边境口岸

波兰宣布暂不开放通往白俄罗斯边境口岸

财联社
2025-09-18 20:42:04
湖底惊现39年前失踪的运钞车,钞箱毫发无损,撬开后却傻眼了

湖底惊现39年前失踪的运钞车,钞箱毫发无损,撬开后却傻眼了

青青会讲故事
2025-09-17 11:32:38
女子破庙避雨,见两黑蛇缠绵不休,她一把扯掉自己红肚兜

女子破庙避雨,见两黑蛇缠绵不休,她一把扯掉自己红肚兜

梦飞故事会
2024-08-03 21:13:29
2025-09-19 23:12:49
说故事的阿袭
说故事的阿袭
伊说历史,妙悟国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分享国学知识!
125文章数 127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旅游
数码
公开课

30岁后越来越美的女人,只穿滋养自己的衣服

手机要闻

小米超级小爱 AI 助手官宣覆盖更多机型,10 月 15 日起陆续推送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数码要闻

卢伟冰:小米空调正式推出 10 年免费保修 / 包修服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