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研究生入学已经接近尾声,很多院校已经进入导师和学生双选环节,有些学生在官网或者论文中看到自己学院导师研究的是思想史、观念史,就有点疑惑,这怎么和新传专业考研时接触的新闻传播学内容有点差别,一般都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史,再不然就是应用新闻学、新媒体等,这个方向连本科新传专业的也鲜少耳闻,何况是跨考的学生,到底思想史/观念史是什么东西?是研究思想的历史吗?
的确,思想史和观念史一般都是很多大佬在研究,一般讲师都不会选择这个方向,一是因为这个方向几乎完全靠思辨的研究方法,一般老师写论文发不了好期刊,二是这个研究方向要求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文章内容旁征博引,从哲学、人类学到社会学等,需要大量阅读和丰富的行业资历支撑,因此,但凡看到研究思想史和观念史的都是新传学院或人文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或者老教授之类,很少有年轻人研究这个。本期我们一起了解下思想史/观念史到底是什么。
海德格尔
思想史(观念史)是什么
在西方学术史中,“思想史”有多种表述,一般称“Intellectual history”, 当然,也有西方学者在著作中使用Though、Idea等。“Intellectual”侧重于指知识精神;“thought”侧重于指某一时代、某一领域的思想,deas则侧重于指观念,所以思想史又可以称为观念史。
观念史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纪雅克布·布可哈特(Jacob Christopher Burckhardt)和阿克顿(Acton)等人的历史学观念,到20世纪阿瑟,诺夫乔伊(Arthur Oncken Lovejoy)将之发展成为一个学科。
一般认为,观念史介于哲学史和文化史之间,它比哲学史更宽,而比文化史要窄。观念史并不仅仅研究少数精英的思想,精英思想通常是哲学史研究的范围,而文化史通常还要研究大众的行为、习惯、信仰和所有人的观念。至于思想史,它是观念史中重要的内容。观念史关注思想史的内容,因为思想史体现和代表对在社会中广为传播的某些观念和信仰进行的加工和提炼及其表达。
思想史与观念史区别在哪里?
思想史家琼·埃哈德认为历史观念史包括三种类型的历史:大的世界体系中的个人历史、由观念所体现与代表的集体和不同的现实的历史以及思想和情感样式的结构史。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则认为思想史包括“历史观念史”(常常在哲学的阐述上系统地研究思想)、思想史自身(研究非正规的思想、观念的氛围和知识的演进)、社会观念(研究意识形态和观念的传播)和文化史(在人类学的意义上研究文化,包括对世界的观念和集体心态)等内容。达恩顿还认为,这四个不同的层面体现着从“高”到“低”的变化,因此,他用“高”和“低”两个中心概念来概括思想史研究的全部内容。
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认为,思想史领域的研究范围事实上为所有思想样式。这些区别的表述中,事实上暗含着对思想与观念的界定,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思想又是什么
思想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事物,但也是人类最终极的秘密。我们所了解的外在世界都是由思想构筑的,所有的人类成就都可以在思想中找出其起源和归宿。在人类历史演进的舞台上,那些伟大的转折点都是思想的产物。”也就是说,人类所有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精神文化都是思想。
英国的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被认为是第一个赋予“思想”这个词专门意义的人。卡莱尔的意思是,“思想”是一个“理智和精神的有机体”,是外部水平的内核和动力。
简言之,思想这种东西指我们与历史建立的一种联系,和描述的历史上各种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认定这种联系的某种有序性,所以,思想的本质就是指一种历史的复现,对纷繁世界的论断。
世界读书日/ World Book Day
读书日一般指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提出文化深描的格尔茨
思想史范式
范式(paradigm)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s S. Kuhn)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著《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原本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哲学概念,这一概念涵盖学术理论、学术方法和学术主体心理等多个方面。但作为一种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一种普通性的学术原则、一种模拟、一种多维的“看的方式”,已被不断地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和人文学科领域。
思想史的基本范式:
其一是关注思想与观念的流变;
其二则是关注产生流变的时代因素,即语境的影响;
其三是特定语境下的思想特质。这里的语境需要注意:首先,语境作为思想研究的方法非常重要;其次,由于语境的变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不能教条照搬。事实上,时代语境差异带来的思想差异会很大,因此也就凸显出思想史研究的特殊意义子。
诺夫乔伊在《存在巨链》中,提出对观念史的三原则,这是对思想史范式的总结,也成为所有思想史论者都自觉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观念史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研究领域,如哲学史的研究领域,观念史的研究者应当穿越全部历史领域,
二,观念史的研究不宜采取按国别、种族或语言来划分的方式进行,而应该按照一定的时代,或者该时代中的某些群体的划分来进行。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英国观念史,也没有什么法国观念史,国别之间的区别固然重要,但是观念变化主要还是时代的影响。在他看来,同一国家不同时代的人们之间在思想上的差异,远远超过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在思想上的差异。
第三,观念史研究的最大任务之一就是运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试图理解新的信仰和理智风格是如何被引进和传播的,并试图去说明在观念的时尚和影响中变化得以产生之过程的心理学特征。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传考研智库 洞察社会脉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