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外国文学研究理论视野、促进思想史与文学研究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跨文化文明互鉴,9月12日至14日,“思想史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温州大学、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外文学会、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等单位主办,由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全国五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该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青年学者及硕、博研究生200多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聚焦思想史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展开研讨。围绕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经、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理论研究、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经典文本阐释、思想史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议题,大会共安排了16场专家主旨发言、5场专家思想史专题论坛发言,12个分会场研讨。
温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刘玉侠教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李维屏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刘玉侠副校长介绍了温州大学和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各方面的情况,肯定了本次思想史视域下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代表温州大学对本次会议和与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李维屏教授在讲话中追溯了《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的创办历史,着重指出当下从思想史角度研究外国文学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上,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陈勇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参加大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热情洋溢的欢迎,大会协办单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部副编审苗杨老师介绍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大会开幕式由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丽君主持。
紧扣研讨会主题,16位国内外国文学知名专家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他们的独到观点见解和最新研究成果,主旨报告高屋建瓴、指路领航。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他从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史转向,讨论了当代美国历史小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德研究员以“巴兹尔·威利:一位受忽略的思想史家”为题,强调了思想史视域研究外国文学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张辉教授以“维柯与赫尔德:一种奥尔巴赫式的关联”为题讨论奥尔巴赫与德国启蒙主义的思想距离,以及他对历史主义和民族精神等现代性的深刻反思。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提出“思想史-文明史-文学史”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聂珍钊教授则从“AI阅读与文学的计算分析批评”角度展望数字人文的新路径。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世界文学的概念变化。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重点探讨悖论作为文学思想的情感底色。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讨论了中非文学具有诸多相似点,提出建立中非文学共同体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通过分析卡夫卡与阿甘本的思想关联,指出文学与哲学的互动如何颠覆传统意义体系,形成‘意义的倒置’。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分析谢默斯希尼诗歌中匠人意象的自我隐喻,指出诗人将创作视为手艺活。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从叙事危机切入,提出叙事能动性在人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三重维度上的核心价值,认为叙事是建构身份伦理的关键工具。华东师范大学金雯教授追溯中国风对欧洲洛可可艺术的影响,揭示18世纪东方物质文化如何参与西方美学政治转折,形成装饰性与写实性碰撞的新风格。
福建师范大学葛桂录教授从全球思想史的宏观视域讨论外国文学的研究的方法论。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则重点探讨了思想史视域下的西方罗列叙事传统。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考证卡莱尔对儒家贤能政治的借鉴,指出其批判西方民主缺陷的思想与当代‘中国模式’讨论存在隐秘关联。复旦大学陈靓教授通过解释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的两大流派(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纷争,延伸至跨民族研究,分析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
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郭棲庆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周敏教授、浙江大学王永教授、苏州大学朱新福教授、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厦门大学戴鸿斌教授主持和点评。
本次研讨会特设“思想史专题论坛”,邀请专家根据会议主题做进一步的观点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刘雪岚副研究员从《英美文学思想史》课程教学的角度讨论了文学与思想的密切关联和“天作之和”。同样来自社科院乔修峰研究员则从研究罗斯金在自传《往事》中如何通过风景描写建构怀旧的空间维度,并借此反映个人记忆与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宁波大学陶久胜教授以《伦敦商人》为切入口,分析行会的衰落与自由贸易的兴起,映射18世纪英国社会的经济思想转型焦虑。深圳大学李小均教授探讨埃德蒙·威尔逊在《三重思想家》中所体现的批评方法、文学观念与思想史意义,进而理解他在美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大学尚晓进教授提出托马斯·曼在《错置的脑袋》中改写印度换头故事,将其转化为德国哲学和文化关切的表达,并在思想史脉络下揭示这一“文化移植”背后的意义与张力。思想史专题论坛环节分别由东北师范大学徐彬教授和上海大学曾桂娥教授主持和点评。
会议还设立了12个分论坛,涵盖多个主题,包括“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理论研究”、“思想史与外国文学经典文本阐释”、“思想史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讨论热烈、交流深入。每个分论坛都邀请权威专家教授做主持,青年学者与研究生们在各个分论坛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们展开热烈讨论,享受学术盛宴。12个分论坛还分别派代表在大会上分小组进行了汇报交流。本次研讨会分论坛充分展示了新生代外国文学研究的活力与潜力。
大会闭幕式环节,《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执行主编张和龙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他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高度赞赏,并代表与会学者向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周到安排致以衷心感谢。张教授总结指出,本次会议聚焦“思想史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议题深刻、交流充分,有效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理论边界与方法路径,展现出该领域研究的巨大潜力与价值。他期待学界持续深化相关探索,共同推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