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六六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吃饭聊天。
她跟我吐槽说,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冬冬,平日里成绩一直在班级上游,结果开学第一次测验,成绩竟然下降了许多。
要知道,这位朋友可是出了名的鸡娃妈妈。
据她讲述,这个暑假她给孩子报了数学强化班、英语口语课和绘画集训,除了学校的暑假作业之外,还额外给孩子布置了不少课外作业。
基本上冬冬一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
而冬冬的好朋友小羊,平时学习成绩和冬冬不分上下;
放假之后,他的假期活动极其丰富。
听说,他们一家去了新疆玩了10多天,回来之后也隔三差五去博物馆参观、去剧场看演出、去郊外露营。
小羊没少给冬冬发出游的照片,把冬冬羡慕得够呛。
可最气人的是,人家小羊假期没有冬冬学得多,开学测验,却依旧稳居全班前10名。
为什么朋友明明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精力,把孩子的假期用学习排满,最后却反而不如畅快玩耍的孩子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扎心的教育真相。
假期过度安排学习
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长一到放假就很焦虑,现在升学压力这么大,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学习、刷题,咱家孩子如果不学,将来不是吃亏么?
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把孩子的暑假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看到一位妈妈晒出的假期计划表。
这个孩子从早晨七点半起床,到深夜十点钟入睡,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中间只被允许休息一次。
除了要学习语数外,这个孩子还要学编程、奥数、网球……
整个漫长的假期,只让孩子休息三天,其余时间都在学习,简直让人窒息。
心理学作家@凌想经过观察,发现这样一件事:
很多孩子明明很聪明,对学习也不反感。
但从小学开始就奔波于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平常放假也要待在家里不停地学习、刷题。
时间长了,有的孩子变得很抵触学习,有的虽然不是那么抵触,但明显动力不足,一提学习就拖沓摩擦。
其实他们就是被高强度的的“鸡娃式”教育透支了活力,磨灭了对学习的热情。
看过一个纪录片,来自北京海淀的奇姐是个典型的鸡娃妈妈。
每天早上6点半,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就要准时起床,去学校上课,连在车上也要背诵古诗。
每天下完课,等待孩子的是更加繁重的课外辅导班,奇姐认为,这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学习开始。
连寒暑假也是如此,孩子们每天除了奔波在各个辅导班期间,回家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和卷子。
儿子不止一次向母亲倾诉自己每天都很累,连课内作业都没有精力去完成了,可母亲却熟视无睹。
长期的压抑下,儿子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
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要知道,一个孩子在长期疲劳下,学习效率会不断下降,记忆力、理解力都会受影响。
更会消耗宝贵的生命能量,摧毁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让曾经朝气蓬勃的孩子,变得萎靡不振,后劲不足。
真正的学霸
平常总会留足时间玩耍
今天高考,来自湖南的张乐天以662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
据张乐天的妈妈介绍,除了平常的学习之外,他爱好广泛:
喜欢下围棋,还是古筝十级选手,乒乓球也很厉害;
而且每年暑假,全家人都会出去旅游,已经去过全国很多地方。
还有来自厦门的高一学生张旖轩,他在今年的高考考了653分,提前拿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入场券。
他说他从来不觉得学习枯燥,自己平常也很爱玩,熟练掌握所有卡牌类游戏。
为什么许多学霸课余时间包括假期经常玩耍,成绩反而更好呢?
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适度的动机和压力有助于提升表现,但过度的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将假期排满学习任务的孩子,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长期偏高,这会直接损害海马体的功能,影响记忆力。
而有玩耍时间的孩子,大脑却能分泌足够的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快乐激素”不仅能提升幸福感,还能刺激神经,让学习事半功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些时间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就像被输入程序的机器人——能够执行指令,却缺乏真正的学习动力。
而那些能够自由安排时间的孩子,则学会了最重要的一课:为自己负责。
来自开封的学霸代易瓒以724分的高分,勇夺河南高考状元。
据代易瓒描述,她自从上高中以来,三年从未补课、也从不熬夜刷题。
她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背单词,平常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到了晚上11点准时睡觉。
她对数学格外热爱,初中时就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学完了高中数学教材,为高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常学习,她从不把时间浪费在大量刷题上,而是深挖“错题”和“典型题”。
她用6年积累了12万字彩虹错题本——每道错题旁都贴着彩色便利贴,红的代表“粗心算错数”,蓝的表示“公式记混了”。
这份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才是她成为学霸的关键秘诀。
聪明的父母从不用学习填满孩子的时间,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曾经,一张北大妈妈为9岁孩子制作的暑假作息表在网上疯传。
作息表中,孩子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中间18个小时疯狂学习各科知识,包括古文、钢琴、围棋、书法、奥数、跆拳道等等。
实在是让人心疼。
其实各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
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度学习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想要培养出一个真正优秀、后劲十足的孩子,家长们千万不要一味用学习塞满孩子的空间。
而是允许孩子用这4件事打好地基,让学习之路更顺畅:
1、允许孩子自由玩耍
博主@诞姐曾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小时候,经常上爬下跳,点火点鞭炮,挖坑搭房子,玩很多乱七八糟大开脑洞的东西。
但父母从不因为占用了“学习”时间而干涉她。
因为自由自在地玩耍过,她总是能量满满,做什么都干劲十足。
而且她的思维格外开阔,总能联想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去掌握书本里那些难懂抽象的概念。
玩耍不仅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认知世界、汲取知识的关键途径。
更何况,当一个孩子,爱闹腾、敢冒险、爱疯玩时,他的生命是旺盛的,能量也是满格的。
2、允许孩子自己做学习规划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学霸们往往在学习的“节奏”上拿捏到位,他们不熬夜、不补课,但是学习效率却特别高。
来自武汉,高考708分的张熠东的父亲曾分享过自己的教育方法:
从小他就让孩子自己做学习计划,包括了每天在什么时间段,要完成怎样的任务。
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律,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想要培养出一个做事有计划、生活有目标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可以让孩子列“每日必做事清单”来规划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在清单上划勾注明;
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控”,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3、允许孩子自由探索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每到假期,他们家从不安排孩子额外学习、补课,而是给孩子留出大把时间自由探索。
孩子喜欢画画,就让他自己对着漫画书临摹;喜欢看书,就带他去书店泡一天。对科学感兴趣,就允许他拆家里的旧收音机、闹钟做实验;
后来他发现,孩子在动手方面越来越突出,上了初中后,孩子在物理实验课上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孩子会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性,建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
这种发自肺腑的热爱,会极大的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和价值感。
4、允许孩子给自己的世界“留白”
孩子的学习状态,往往取决于他们的“能量储备”,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再聪明的孩子也会疲惫不堪。
教育就当如水墨画,适当留白,更显万千气象。
父母要允许孩子做无用之事,比如发呆、玩耍、自由阅读等不具有功利性的活动;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比如唱歌、跳舞、游泳、羽毛球、篮球等等。
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愉悦身心,还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
这些留白时光,就是为孩子充电的最佳途径。
有句话说得好:
教育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时跑得快的孩子未必能第一个到达终点。
反而那些有节奏、懂得调整呼吸的选手,才是真正的赢家。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帮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跑得更稳、更远。
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我们爱的守望下,乘风破浪,扬帆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