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掏百亿元建立的福耀科技大学,一路走来始终伴随着惊喜与惊吓。
惊喜的是,一所民办大学收着公立校的学费,一年只需5460元;300位老师围着50位学生转,6:1的师生比,小而精到让清北都汗颜。
惊吓的是,今年首年招生投档分数就赶超了多所985名校,入学的最高分数是683分。
在近期的开学第一课上,该校再次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上。
该校每位新生有四个导师,入学后学校不发课本,直接给岗位清单;老师也不讲单纯的定理推导公式,而是把产业故障案例当作教案,课程大纲就是未来大厂岗位的需求。
AI图片
这种颠覆传统的模式或者说是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
认可福耀科技大学探索的人表示,该校直面了当下传统教育的痛点,是未来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三种出路。
吐槽和批评声也颇为有趣,他们认为,如此一来,福耀科技大学不就是高级版的蓝翔技工学校了吗?
砸了百亿的福耀科大,被戏称为「高级技校」
福耀科技大学从诞生之初,确实就带有实干基因,也是为何会被人称为「高级技工的摇篮」。
四年前,民营企业家曹德旺高调宣布要捐100亿元创办一所大学,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他的这个构想正源于亲身经历的德国工厂收购。
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德国工厂也就几十人的规模,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高,世界级名车的零部件都是这些技艺精湛的「小作坊工厂」打磨出来的。
小工厂成汽车巨头供应商,这一切均跟德国人才培养息息相关。
AI生成
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一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从小学阶段的手工启蒙,到中学的技术操作课,再到大学阶段的企业实习培训,层层递进,这为市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也让德国的制造业领先世界。
深受启发的曹德旺,决心借鉴德国经验,打破中国传统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困境,培养真正解决产业实际问题,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高级工程师。
作为企业家,曹德旺对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有很大的发言权,他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掷地有声:“大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大学必须面向产业,服务应用,面向未来。”
所以我们能看到,福耀科大从学科设置、教学等多个方面都写着“实践”与“实干”的大字。
学科设置有智能制造与无人系统、计算与人工智能、智能车辆与智慧交通、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与健康科学、大数据与数字经济、数学物理七大学科群。
全部瞄准的是国家战略发展急需的领域和科技风口,专业设置拒绝闭门造车。
今年本科首年在福建、湖南、河南、江西、广西这五个省份招生的就是智能制造专业组,具体细分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和车辆工程。
(图源|福耀科技大学官网)
人才培养实行的是一人四导,全程陪跑。
生涯导师规划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学业导师指导学习内容和方法;科研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创新精神;企业导师链接资源,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
配备的师资也是一流,现在就有海内外院士15人、56人是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预计到2026年,将有不少于300名固定编制的国际化高水平专任教师和150名流动编制的顶尖学者。
硬件设施上更是没话说,首年50名学生,预算8个亿,3D打印、AI模拟平台等硬件配置堪比一线实验室。
背靠福耀集团这座大山,福耀科大还与海尔、百度、中国移动等十多家企业有产业合作教学点,让学生“开学就进厂”。
在福耀科大,毕业论文不是考核标准,而是谁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里实践教学占比超过50%,新生就能尝试解决故障,后续也能进入企业参与真实模拟项目。
图源网络
本硕博8年贯通制是该校的培养特色,让有科研天赋、真心喜欢钻研的学生不用走常规的“本硕博”分阶段的路子,而是一路读到博士,据称博士毕业就有保底20多万年薪的offer。
贯通培养的最大好处就是省时间,在导师一对一指导下,本科就接触课题、进入实验室,更专注、更连贯地搞科研,避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焦虑内卷。
最终快速成才的学生趁着年轻、脑子活、创造力爆棚的黄金时期,早早进入就业市场或者科研单位,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和潜能。
曹德旺曾说办大学比造玻璃难100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用结合的福耀科大就是他想缩小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鸿沟的一次大胆实验。
(图源|福耀科技大学官网)
看重技术,是未来招聘的大趋势
不培养半成品,而是能直接用的成品人才,这不仅仅是福耀科大的口号,更戳中了当下就业市场的痛处。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教授的可能是过去好多年的技术,实验室里用的,也或许是早就淘汰的设备。
这种教育上出现的时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满足企业实时需求,一些学生理论一套一套,上手两眼摸黑,哪里谈得上技术创新。
企业想要招到一来就能用的人,结果来的人得重新培训,既花时间,又烧钱,所以讲究效益的企业头疼得要命。
这不独属于中国企业的困境。福布斯援引ADP调查数据表示,90%的美国公司招聘时看重技能,比看学历、证书等误聘更小,94%认为基于技术的招聘比简历更能预测在职的成功。
(图源|ADP人力资源趋势指南2025)
也就是说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一纸文凭,这也解释了为何现在大把大把名校学生毕业即失业。
比如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大约43%的2025届毕业生都没有找到工作,特别是文科生,这一数字高达53%。
还有哈佛、斯坦福、耶鲁、杜克、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顶级商学院的MBA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发愁。
企业看重技能这不是一种暂时的趋势,而是一种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调查也发现,87%的公司正在或是即将面临技能缺口,特别是技术变革加速后,雇主对技能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
因为传统的培训模式落后,到2030年全球大概有10亿需要再接受技术培训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图源|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现在经济低迷期,各大企业把降本增效喊得震天响,只愿留住和招聘有熟练技能的人,最大化实现经济收益。
比如早在2022年时,德勤的调查就发现,缺乏AI技能是31%的受访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只有17%的企业愿意投入巨资去培训员工。
这也就是说,在当下艰难的时刻,企业不愿意再为零实战技能的人买单,多招一个这样的人就多一份风险。
隔壁的日本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以日为鉴》这本书详细叙述过这种现象。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企业利润下滑,就连大企业都出现严重赤字,因日企普遍是终身雇佣制,很难裁掉老员工,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企业就纷纷停招新员工,大规模缩招潮开始。
AI生成
而当时的求职市场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也就是说在危机面前,日本牺牲了大学生,保了更有技能的老员工。
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又鼓励企业减少正式员工雇佣比例,招收更多临时工,此后10年内每两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是临时工。
但大学生被要求一毕业就要具备即战力,企业对新人不仅要求高,容错率更低,企业随时踢走他们。
(注:"即战力"指个体在全新环境中冷静决策并即刻投入工作的专业能力,由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包含外语能力、理财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三大核心要素。)
最悲催的是,这批大学生后来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即便2004年恢复了的日本,又掀起了再雇佣的风潮,但最初的老技术员工才是被返聘的香饽饽。
因为企业发现这些老员工经历过七八十年代众多项目的历练,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而那批生不逢时的90年代的大学生既没有历练过,更没完整参加过几个项目,自然就没什么专业技能了,所以他们就被彻底抛弃了。
现在福耀科大正好踩中了劳动力市场的这场变革,让学生尽早与真实世界接轨,成为实用性人才,满足企业即时需求,减少技能培训的担忧。
为什么640+、680+的高分学霸会选择一所没校友、尚无口碑的新校?不是别无选择,而是他们也看到了当下就业的大趋势。
让大学多一种模式
要说福耀科大纯粹是一所“高级技校”,远远低估了它的教育抱负或野心。
福耀科大的办学定位是以理工科为核心,交叉融合为路径,产业应用为导向的新型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AI生成
它要培养的绝对不是简单的“会干活的人”,它更要让这些“会干活的人”成为具有广阔视野、有责任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
曹德旺之前就说过“从本科生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批量生产模式、按一个标准来考核学生的时代过去了。”
这句话背后,就是福耀科大要下定决心抛弃传统教育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要走出一条因材施教的精英培养路线。
正因为如此,该校设置的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实践教育”的三段式培养体系,通识教育不是走个过场,而是真正被放在首位。
学校公开说要向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看齐,产研融合是核心手段,通识教育就是灵魂。
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在文理学院接受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广泛修读数学、物理、人文、社科、科技伦理等通识核心课程,打牢知识底座,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批判精神、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AI生成
经历两年的探索后,大二下学期根据个人兴趣确定心仪的专业方向。大三进入专业核心课程,深度学习,接受专业训练。大四有机会到境外合作名校进行一年的学术拓展或实践,拿到本校与境外名校的双学位。
福耀科大现在已与北美、欧洲、东亚、澳洲、港澳台地区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合作,其中就有英国牛剑、美国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学院等。
这也就意味着,福耀科大既能扎根本土,又能轻松让学生拥有了全球化视野的。
它不只是教学生技术,还要把学生托上学术的高塔,站在行业的顶端,这才是民办高校的格局。
(图源|福耀科大2025年本科生招生手册)
福耀科大自筹建以来就话题不断,舆论场上也始终充满争议。就连教育博主张雪峰也曾公开表示不看好它的前景,认为这种投入产出比明显不划算,甚至会吃大亏。
因为王树国校长愿意零薪酬,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用爱发电,但一所大学若仅依靠学生学费,长远运营必定会生存危机。
争议归争议,但不管未来如何,福耀科大的出现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推开了一扇新的窗。
它是用实际行动打样,告诉我们除了传统搞学术研究和职业应用型这两种路径,还有福耀科大这样的第三种教育模式。
曹德旺说过,福耀科大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中国又多出了一所新大学,而是为中国的未来探索新的可能性,他也希望未来更多的大学由基金会捐资创办,而不是盈利资本所办。
今年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朱同学的发言振奋人心:“无论是孟德尔的豌豆,还是摩尔根的果蝇,他们的名字都会留在科学史上。参与这场教育改革的实验。即使我们的名字可能不会留在历史上,但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福耀科大这类大学的路走起来不容易,也难料成败,甚至有点冒险,但有人敢走,教育才有新的可能。
福布斯:90%公司更看重员工技能而非学位
https://www.forbes.com/sites/cynthiapong/2024/12/26/90-of-companies-make-better-hires-based-on-skills-over-degrees/
ADP:Content HR Trends Guide 2025
https://www.adp.com/-/media/adp/resourcehub/pdf/guidebooks/adp-mid-funnel-2025-hr-trends-guide-20241108.pdf?rev=e3666cb7e8364d93bb4e40d394f0cff4&hash=E6F18AE96ABCB6828332E56A5B9112D2
福耀科大2025年本科生招生手册
https://book.yunzhan365.com/fftvu/jtcu/mobile/index.html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