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侯俊宇
白露过后,秋意渐浓。当清晨的微风穿过成都图书馆长长的走廊,也轻轻拂过走廊旁宽阔的古籍修复室。在整齐摆放着各类修复工具的工作台中,那些脆如蝉翼的纸页与凝结了岁月痕迹的墨迹,正在等待某位能够“唤醒”它们的人到来。
身穿印有“成都图书馆”的工作服,熟练地将原材料倒入盆中,加水后放在电磁炉上不断搅拌加热……与李华勇相见时,他正调制着修复工作中要使用的浆糊,还不断向封面新闻记者解释其中的原理。空旷的室内,只听见浆糊在加热中发出的微微冒泡的声音,和李华勇清晰的说话声。
这是李华勇在成都图书馆(成都市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第二年,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古籍修复师,他每日有大半的时间泡在修复室中,电脑桌上堆满了古籍相关的专业书籍,稍得空闲时便会翻阅。在成都淅沥的秋雨中,李华勇缓缓讲起的古籍修复生涯,在尝试了多个行业后,在而立之年的他才选择步入这一领域,虽然比旁人的步伐稍晚,但他庆幸自己终于遇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
李华勇在修复古籍中 摄影 李雨心
而立之年的选择
成为古籍修复师
在泛黄的纸页与凝结岁月的墨迹间,细心将故纸的尘埃刷去,用毛笔蘸上浆糊,将虫蛀的缺口用补纸认真补好……在古籍修复室宽大的工作台中,当明亮的白炽灯将李华勇的影子无限拉长,投射在古籍之上时,他可以心无杂念,完全沉浸在古籍的世界中。李华勇说,他很享受这种纯粹又投入的状态。
同一叶古籍修复前后 图据受访者
大学毕业于兽医专业,又前后从事过宠物行业、教育行业,还曾创业开过跆拳道馆……采访中,当李华勇细数自己曾干过的行业,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干一行,恨一行”。辗转于多个职业之后,他在一次偶然之间遇见了在活动中展示古籍修复技艺的从业者,从此深深被吸引。
“古籍修复师在工作时的那种安静,不被外事打扰的感觉,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华勇说道,趁着活动休息的空隙,他忍不住向对方询问关于古籍修复的相关事宜,还咨询了许多涉及这一领域的专业书籍。彼时,“修古籍”的种子已在他的心中萌芽。
用双手对抗岁月的侵蚀,是时光的医者,在外人看来,古籍修复似乎是一件神秘的职业。对于刚接触古籍修复的李华勇来说,也是同样的感觉。没有学过任何专业知识的他,开始时除了向专业的修复师请教,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技艺,从书籍中学习专业知识。渐渐地,李华勇掌握到了一些关于古籍修复的技艺。
“决定进入这行的时候,当时已经30岁了,大家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看来,很高兴选择了这个行业。”李华勇回忆道,其实在选择当一名古籍修复师时,他也明白这个行业清贫,收入远不如此前从事的职业,家人也在劝阻中表达了不理解,却未能让李华勇停下脚步。
“成为古籍修复师后,我觉得人生变得有价值了。以前总是打一枪换一炮,感觉自己在漂泊。但现在我沉下来了,安安心心在为我的事业奋斗。”
“文物医生”的情感
想要将古籍修复保护好
一桌一椅,一人一书,对于古籍修复者来说,漫长的一天往往在须臾就溜走了。在成都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中,李华勇一坐就是两年。从生疏的修复新人,到如今日渐娴熟的中坚力量,李华勇在学习中掌握了关于古籍修复的更多技艺,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让沉睡的古籍焕发出新的光彩。
同一叶古籍修复前后 图据受访者
采访中,李华勇也说起了初次修复古籍时的紧张无措,当时他从旧货市场淘了一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书,进行古籍修复中修补虫洞技艺的练习。可没想到,这样一个在古籍修复中较为简单的技艺,就让他犯了难。“成熟的古籍修复师,可能零点几秒钟就补好一个洞了。可当时我太紧张了,完全掌握不好那个度,有些时候补纸会粘到自己手上,而不是粘到书页上。”还有修补时搭口,指的是补纸与书叶破损处相接的部分,要求是控制到0.2毫米以内。“但是我搭口特别宽,用镊子去夹又容易把补好的洞戳破。”
如今,对于李华勇来说,修补虫洞已经是修复工作中的日常,他提及自己修复完成的首册古籍是《农桑辑要》,该书出自《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套丛书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是一部大型丛书,该书从《永乐大典》中汇辑出的一百多种文献,随着《永乐大典》散佚后,该书汇编的文献就显得十分珍贵了,尤其还是木活字印刷而成。据介绍,成都图书馆所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版本稀有,但破损与酸化现象较为严重。经过李华勇与前辈、同事的共同努力,这套古籍终于焕发“新生”。
当手指抚摸过破损的纸张,与古籍朝夕相处的时光中,李华勇也与古籍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说起自己此前的工作,曾从事过兽医行业,当救助好一只小动物后,总会有别样的情感。“其实修古籍也是一样的,也有人称我们为‘文物医生’。看到古籍的‘伤’特别严重时,就特别想把它救治好、保护好。”
李华勇在修复古籍中 摄影 李雨心
同时,在从事古籍修复的两年时间中,李华勇也收获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是他在此前工作中从未遇到的。他记得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上,自己在会场中演示古籍修复技艺时,身边围满了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
“观众都很好奇,一边问我什么是古籍修复,一边夸赞我们厉害,说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带孩子来的家长,还跟自己的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以后也成为古籍修复师为国家做贡献。听得我真的,感到荣誉感满满。”说起这段往事,李华勇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现在,李华勇的生活已经跟古籍修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无论上班下班,自己挂在嘴边的话题,也总是关于古籍,关于修复。“我完全爱上了古籍修复。”他这样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