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如同当红“炸子鸡”,人见人爱。尤其是在火热的半年报发布后,投资者对南京银行的追捧,一浪高过一浪。
因为,南京银行有两大法宝:一是会投资能赚钱,赢得了市场公认的债券之王美誉。
二是强大的对公,2022年以来,南京银行对公业务营收一直占其全部营收的半壁江山,对公业务利润更是占其全部利润的6成甚至7成以上。
强大的债券投资和对公业务能力,是南京银行区别于其它城商行的关键特质,也是南京银行成为头部城商行的关键竞争力所在。
今天优财一号要说的重点是南京银行的零售(个人)和网络助贷业务。如果把零售业务说成是南京银行的“跛脚鸭”,网络助贷业务则有点像南京银行隐秘的暗礁了。
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76.44亿,在公司全部营收中的占比为26.8%,这个规模占比也说不上有多差,但再看其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就有点难看了。
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8.29亿,公司净利润总额为127亿,占比仅为6.53%。
简单对比一看就发现问题了。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对营收和净利润的贡献不匹配,对营收的贡献超过1/4,但对净利润的贡献却不足1/15,明显失衡。
如果再看看去年的零售数据,问题就更明显了。
去年南京银行营收502.73亿,其中零售业务收入125.59亿,零售业务对南京银行营收的贡献度仍然达到了1/4。
但同期,南京银行零售业务支出却高达137.43亿,支出同比增幅高达42.92%,比上年支出多出了41.3亿元之多!这直接导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去年出现近12亿的亏损。
这137.43亿的营业支出中,信用减值损失占比多少,虽然南京银行没有具体披露。但毫无疑问,抛掉相对固定的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后,剩下的大头就来源于信用减值损失。
就是说,去年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是踩了大坑的,而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个大坑。这个大坑,正是来自于近年来规模急剧膨胀的个人消费贷。
2020至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从945亿扩张到2028亿,在个人贷规模中的占比从不足50%到如今的63.67%。
至于个人消费贷的不良率,南京银行没有单独披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个人贷款不良率数据中管中规豹。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从0.88%升至1.43%,明显高于全行的平均不良率。
考虑到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已占据南京银行个人贷款规模的大半壁江山,我们不难推定: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已经是当下南京银行资产质量的重大拖累。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利率越高,风险越大,不良率自然也越高。当然,反之亦然。
在南京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中,网络贷款很可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网络贷款远高于其它贷款的放贷利率,自然也成了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乃至整个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重要隐患。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银行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是传统消费贷款,包括“你好e贷”、房易贷、个人装修贷等。
第二是消费金融,包括南京银行控股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
第三是网络金融业务,主要是与助贷平台合作的网络贷款业务。
这些年,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扩张凶猛。2024年9月末,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表内贷款余额近515亿,较上年末增长近200亿元,增幅高达63.32%。
南银法巴为何扩张如此凶猛?原因在于其放贷利息和息差都远高于南京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和息差。
说白了,这个息差和利润,赚得太香了。
据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信托受托机构月度报告第5期》显示:入池资产最高贷款利率高达19.80%,最低贷款利率7.20%,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也达12.68%。
而同期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58%,企业贷款的利率更低,仅为4.23%(2024年报数据),对比一看,南银法巴的平均放贷利率,是南京银行的2倍之多。
同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高利率的驱使下,南京银行的网络助贷业务也搞得有声有色。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银行的助贷业务,除了与蚂蚁、京东等头部机构合作利率高达24%的资产外,还对接了利率高达36%的腰部平台。
据了解,南京银行合作的腰部平台包括乐信、洋钱罐、还呗、好分期、微博借钱等。其中,乐信是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资产规模在百亿左右。
据悉,这类贷款利率高达36%定价的助贷业务,往往通过两家担保公司拆分利率的“双融担”方式实现。
显然,这类高息的网贷业务为南京银行带来了巨大收益,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诉压力。
有信息显示:2024年,南京银行接收监管转办的客户投诉6599笔,其中贷款业务就高达5447笔。
迄今,黑猫投诉上关于南京银行和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投诉仍大量存在,内容涉及“高利贷”、“暴力催收”等。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专门发布了“助贷新规”,强化了银行对助贷业务的管理责任,要求银行把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的融资总成本,并明确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24%。
今年十月一日,网贷新规即将正式生效。今后,通过两家担保公司拆分利率的“双融担模式”也玩不转了。
对此,有公开报道称,迫于助贷新规的压力,南京银行已暂停36%利率的网贷业务,这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南京银行高收益资产的重要来源。
再回顾上文优财一号所说过的:放贷利率越高,风险越大,虽有如此高的网络助贷业务利率加持,去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仍然活生生地亏了12亿。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家不妨自行脑洞一下。
至于历年的网络贷款规模,南京银行并没有完整和具体披露。据消金界的报道称,2021-2023年,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1167.84亿、1491.42亿和1736.78亿。
这其中,南京银行网络贷款余额逐年增长。
截至2023年末,南京银行网络贷款余额高达887.41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485.80亿元,增幅高达82.67%。
由此计算,南京银行网络贷款余额在个人消费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21年的41.6%升至2023年的51%。
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又增长到了2038亿。2025年,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会到多少,尚有待披露。
如今,在痛失36%利率的网贷业务这块“肥肉”后,南京银行又将向何处寻觅新的资产池呢?优财一号将持续关注,欢迎与优财一号交流互动。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及观点均基于公开信息所作个人分析,均不构成对投资的任何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