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俄罗斯报道,22名穿着足球队服的男人,揣着伪造的官方文件,自称是巴基斯坦足球协会派来的“精英球员”,企图蒙混过关入境日本——结果刚到入境口就栽了。
近日,日本当局当场戳穿了这起荒诞的偷渡骗局,整支“冒牌球队”被连夜遣返。
策划这出闹剧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马利克·瓦卡斯的巴基斯坦人。他凭空注册了一支“金色足球试训队”,对外宣称能安排球员去日本参加“高端集训”,骗得22名男子心动。
每名“队员”不仅要凑钱买队服、拍“训练照”装样子,还得交400万到450万巴基斯坦卢比(约合人民币13万到15万)的“报名费”。马利克则拿着这笔钱,伪造了巴基斯坦外交部的“无异议证明”,甚至冒充足球协会的名义,给这群人包装出一套“官方身份”。
可谎言在日本入境处的问询下不堪一击。
入境官员随口问了几个足球相关的问题:“你们球队的主教练是谁?”“最近一场正式比赛是什么时候?”这群“球员”要么支支吾吾,要么答非所问,连自己“所属协会”的基本信息都说不全。
更离谱的是,他们所持的伪造文件漏洞百出,印章模糊、格式混乱,一眼就被看出是假货。最终,22人全被逮捕遣返,一场“日本足球梦”沦为了跨国笑话。
其实这种“体育外衣+非法移民”的套路早有先例。2020年,希腊警方就抓过12名叙利亚籍非法移民,他们穿着运动装冒充手球队,试图偷渡到奥地利,结果因护照照片页被篡改露馅。
更令人揪心的还有2015年西非少年被骗案,1.5万名未成年人被以“足球培训”名义卖到南亚国家,最小的才14岁,最终沦为毫无报酬的“球奴”,住在体育馆地板上被强制踢球,等待出售给一些足球俱乐部。
相比以上这些案例,巴基斯坦假球队虽然没造成更严重后果,但本质都是利用普通人的梦想骗钱、偷渡。
为啥总有人上当?对于不少巴基斯坦家庭来说,13万人民币可不是小数目,但“去日本踢球”的诱惑实在太大——既能出国“圆梦”,又能打工赚钱,听起来简直是捷径。而马利克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靠着伪造文件和虚假承诺,把偷渡包装成“励志故事”。
讽刺的是,这群人连基本的足球知识都没突击一下,就敢穿着队服闯关,连网友都调侃:“至少背背球队名单再去啊!”
目前,马利克已被巴基斯坦联邦调查局抓获,但被骗的钱大多追不回来。日本入境部门则强调,这起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造假手段拙劣,更反映了跨国偷渡集团的新套路——用“体育交流”“职业试训”当幌子,实则干着骗钱和非法移民的勾当。
说到底,世上哪有“交钱就能圆梦”的好事?那些穿队服的背影里,藏着的不是体育梦,而是骗子设下的陷阱。就像网友说的:“真要踢球,先练技术,想出国,先走正道。靠造假闯关,注定只能踢一场‘乌龙球’。”
(综合今日俄罗斯、环球时报、BBC、希腊媒体相关报道数据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