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井底抓着石头撑了整整两天,手都不敢松一下,好几条蛇顺着身体往上爬!”
9月13日,48岁的覃女士被困在一口废弃深井中,全身浸泡在冰冷浑浊的水里,手指因长时间紧抠石缝而磨破,鲜血混着泥水渗出,染红了井壁。
![]()
她回忆说,幸亏自己略通水性,坠落瞬间迅速调整姿势,将头倒仰浮出水面,才勉强维持呼吸。否则,可能刚掉下去就已窒息。
她的双手在湿滑的井壁上反复摸索,终于触到几块突出的岩石,便用力掰下垫在脚下,这才得以站稳身体,避免不断下沉。
饥渴难耐时,她只能低头饮用井中污水——那水泛黄浑浊,漂浮着腐叶和细小虫体,入口满是土腥与霉味。
![]()
最令她毛骨悚然的是井内竟有蛇类活动。最惊恐的一刻,数条蛇从井口沿壁缓缓游下,直接缠绕上她的肩颈与手臂。那种冰凉滑腻的触感让她全身僵直,连呼吸都凝滞。
哪怕真的被咬伤,她也不敢挣扎或呼喊,生怕惊动毒蛇引发攻击。
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家中七十岁的双亲仍需赡养,女儿刚踏入大学校门,还等着母亲出席未来的毕业典礼。
![]()
她咬紧牙关,即便体力逐渐流失、身体一点点往水中沉陷,也拼尽全力稳住重心,不让希望熄灭。
女子坠井
9月13日上午九时许,48岁的覃女士如常前往一片林间小道散步。
那天清晨微风拂面,空气清冽宜人,她脚步轻缓,心情放松。
谁也没料到,一场生死危机正悄然潜伏。
草丛高至膝盖,表面看似平静无异。
![]()
然而其中隐藏着一口早已荒废的水井。
井口被茂密杂草完全覆盖,从外观看不出任何痕迹。
覃女士毫无防备,一脚踏空,整个人猛然坠入井中。
那一瞬她大脑一片空白,落入水中后本能反应促使她迅速翻身,头部探出水面换气。
但井内空间狭窄,水温刺骨,她在慌乱中伸手拍打井壁,试图寻找支撑点。
![]()
井壁布满湿滑青苔,冰冷且难以着力,指尖摩擦石面带来剧烈疼痛。
挣扎片刻后,她终于摸到几处凸起的石块,将其抠下垫于足底,这才勉强站稳身形。
她倚靠井壁大口喘息,心跳剧烈如鼓。
抬头望去,井口仅见巴掌大小的天空,遥远得仿佛不可触及。
![]()
那一刻,恐惧席卷全身——若无人经过,恐怕此生再难重见天日。
被蛇缠身,淹在井水里
这口井早已废弃多年,井口被植被掩埋,内部阴暗潮湿,弥漫着腐烂与霉变交织的恶臭气味,令人作呕。
井水寒凉刺骨,她长时间浸泡其中,体温持续下降,四肢开始麻木乏力,却始终不敢松开紧握井壁的双手。
![]()
真正让她心胆俱裂的,是蛇。
由于长期无人打扰,此处成了蛇虫栖息的温床。
有一次,几条蛇顺着井壁缓缓下滑,直接攀附在她的肩膀和手臂上。
那种冷血动物特有的冰凉与黏滑触感,令她头皮炸裂,全身肌肉僵硬。
她清楚知道,任何剧烈动作都可能激怒它们,招致致命咬击。
![]()
即使真的遭蛇咬伤,她也只能强忍剧痛保持静止,呼吸压得极轻极缓。
除了蛇,蚊虫叮咬更是无休无止。
井口上方蚊群密集,潮湿环境助长了大量昆虫滋生。
她被叮得满身红肿,多处皮肤化脓溃烂,瘙痒钻心,却无法腾手抓挠。
![]()
井水成了她唯一的生存依靠。
当饥饿导致头晕目眩时,她只能低头啜饮污水。
水质浑浊带泥腥,咽下时喉咙干涩发紧。
但不喝便会脱力昏厥,她只能强迫自己吞咽下去。
她的双手一直死死抠住井壁凸石,湿滑青苔不断磨损指腹,最终导致表皮破裂出血,血液与泥水交融,手指肿胀变形。
她几乎无暇顾及疼痛,心中唯有坚定执念:必须活下去,无论如何都要等到救援到来。
家人执着搜寻
覃女士失联后,家人陷入极度焦虑。
丈夫第一时间冲进树林展开搜查,几乎踏遍每一条小径。
白天反复呼喊她的名字,夜晚打着手电穿梭于灌木之间,声音嘶哑,双眼布满血丝。
![]()
那两天他彻夜未眠,胸口像压着巨石,越找不到人越是心慌意乱。
儿子李先生(化名)当时正在深圳出差,接到消息后立即中断工作赶回晋江。
归途中食不下咽、寝不能安,内心焦灼万分。
刚到家便不顾疲惫,与父亲一同奔向树林继续搜寻。
父子二人分头行动,声声呼唤直至嗓音沙哑,仍不肯放弃一丝希望。
![]()
曾有一次,李先生距离井口仅三米之遥,但由于草丛完整未扰,未察觉异常,便匆匆掠过。
彼时井底的覃女士已虚弱至极,呼救声微弱不堪,根本无法传出地面。
就这样,最近的一次获救机会遗憾错过。
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把亲人找回来,不惜一切代价。
![]()
救援行动展开
9月15日上午9点多,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杜晓航接到报警电话,称一名女子疑似坠井失踪。
情况紧急,他立即召集10名专业队员,并联系覃女士所在工厂,十余名工人也自发赶来协助,组成联合搜救队伍。
该片树林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井口隐蔽狭小,肉眼极难发现。
![]()
救援队携带热成像无人机、水下声呐探测仪、钩索工具等先进设备,逐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
然而因树木遮挡严重、地势起伏大,无人机未能捕捉到有效信号,搜救一度陷入停滞。
下午时段,杜晓航与一名队员再次深入草丛边缘细致巡查。
众人齐声呼喊:“雪梅!雪梅!你在哪里?”
![]()
突然,他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声音——像是呻吟,又似断续呼救。
他立刻屏息静听,确认声音来自地下深处,虽模糊却真实存在。
循声前行,在一处杂草丛生之地,发现一口几乎全被掩盖的旧井。
井口宽度不足1.2米,平日极易忽略。
![]()
杜晓航趴伏井口向下观察,初时视线受阻,调整角度后终于看清——覃女士全身浸于水中,头部勉强露出水面,双手死死扒住井壁。
她的皮肤已被长时间浸泡变得苍白褶皱,身上沾满污泥,几乎无法动弹。
看到这一幕,杜晓航心头猛然一紧,汗毛直立。
他意识到时间紧迫,若不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
![]()
成功获救
确定位置后,救援立即启动。
通往井口的小路崎岖不平,遍布低矮龙眼树,枝杈交错阻碍通行。
尽管直线距离仅百余米,队员们却不得不弯腰侧身艰难穿行,耗时良久才抵达现场。
![]()
副队长吴加克主动请缨下井救人。
他仔细检查绳索装备,穿戴妥当后深吸一口气,缓缓沿绳索下降。
井口狭窄,四壁湿滑,稍有不慎便会滑脱。
抵达井底后,他第一时间将覃女士牢牢固定在自己背上,低声安抚:“别怕,我们来了,你现在安全了。”
![]()
这句话让覃女士紧绷了54小时的神经骤然松弛,她靠在他身上,泪流满面,几乎失去行动能力。
与此同时,井上队员迅速准备担架系统。
他们反复检查提拉装置的稳固性,随后将折叠担架小心送入井底。
吴加克动作谨慎而高效,将她稳妥绑缚于担架之上,防止二次伤害。
![]()
确认安全后,十余名救援人员齐力协作,喊着统一口号,缓慢而平稳地将担架向上拉升。
当担架终于升出井口那一刻,所有人屏息凝神,直到覃女士被平稳抬上地面,现场爆发出一阵如释重负的叹息。
此时距她坠井已过去整整54个小时。
![]()
救援人员随即启动急救流程,迅速将其送上等候已久的救护车,直送晋江市医院。
经初步评估后转至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全面治疗。
医生诊断显示:双侧肋骨骨折、伴有轻度气胸,四肢及躯干布满蚊虫叮咬所致的感染性脓包。
尤为惊险的是,右前臂留有一处清晰蛇咬痕迹。
![]()
所幸经专家会诊,未见典型毒蛇中毒症状,判断为无毒蛇类接触,采取保守治疗即可。
数日后,覃女士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脱离危险期。
医生表示只需继续观察恢复,不久便可回家调养。
事后接受采访时,覃女士言语断续哽咽:“当我听见有人叫我‘雪梅’的时候,心里一下子亮了,我就拼命喊……”
![]()
结语
覃女士的遭遇,堪称一次生死边缘的真实历险。
被困井中的漫长两日,她凭借对家人的深切牵挂,顽强抵抗寒冷、饥饿、恐惧与伤痛。
她始终铭记年迈父母尚需照料,女儿求学之路刚刚启程,这份责任不允许她轻易放弃。
正是这种源自亲情的信念,支撑她在极端绝境中坚守到底。
![]()
这场事故揭示了一个深刻真相:人在濒临崩溃之时,往往能激发出超越生理极限的意志力量。
只要心中仍有牵挂之人,仍有未完成的承诺,就能挺过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黑暗时刻。
参考信源
光明网,2025-09-18,女子坠井陷“54小时噩梦”:几条蛇缠身上,被咬也不敢动,又冷又饿还骨折……
![]()
新民晚报,2025-09-17,女子坠井陷“54小时噩梦”:几条蛇缠身,又冷又饿还骨折!靠一个信念活下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