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经
吕耿哲
曾经,千里迢迢奔赴那个神圣的地方,
把十八岁的青春,掷进雪域的风里。
一腔热血的誓言别在枪膛,
缺氧的阳光,晒黑了脸庞,晒硬了肩膀。
高炮的炮管指过鹰群掠过的轨迹,
连长的口令在冻土上砸出声响。
霜花在眉毛上凝结,
军徽在阵地上闪烁。
目光咬住目标,咬住云端的遐想。
动作整齐,步调一致,
就像一个人一样,
严阵以待,壁垒森严,
只为让祖国的天空永远晴朗。
![]()
后来在机关的灯光下,研磨文字,
把训练场的硝烟,
军营里的故事,
酿成新闻报道里的标点,
酿成报纸电台的文章。
钢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不亚于高炮打靶时的震响。
那些感人的人和事,
都在字里行间站成了队列。
而我也是这个队列中的一员,
并在那里立了功,入了党。
再后来,大学里的樱花,
铺满校园的道路,铺满笔记本,
报告厅里经常响起老师智慧的声响。
我在哲人和历史的典籍中,
翻找着被风雪擦亮的意志和信仰。
与此同时,雪域,军营,战友,首长,
始终像星光在记忆的褶皱里,发亮。
城市的霓虹灯再亮,
也照不进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于是,在毕业典礼的掌声中,
愿做边疆高原的守护者,
义无反顾,掷地有声,不曾彷徨。
曾几何时,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漫过脚踝,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百万大裁军的号角掠过营盘,
把军装叠进箱底,
立功证章仍在发烫。
我踩着时代的鼓点,
回到熟悉的家乡,
公务成了另一种坚守的阵地。
民情日记写满柴米油盐的牵挂,
发展轨迹记着城乡变迁的步伐。
关注群众急难愁盼之事,
手中的笔仍似昔日的钢枪。
虚度年华不是退役军人的性格,
骨子里早就刻上了四个字:
使命担当。
内地的天,也飘着相似的白与蓝,
街巷的风,吹不散记忆的霜。
而西藏的云始终在心中盘旋。
曾经踏过的冰雪已经化作涓涓细流,
那些久违的誓言仍在耳畔回响。
经幡把岁月转成了念想,
格桑花把承诺开成了高原的守望。
曾经的青春啊,
忠诚如雪山,
站成了永恒的模样。
即便岁月无情,染白了双鬓,
一腔滚烫的热血,
仍在老兵的胸膛里,
奔涌如江!
![]()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吕耿哲:1972年12月入伍,服役于空军高炮独立第一团、拉萨场站、空军拉萨指挥所政治部,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曾荣立三等功一次。1985年从拉指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岗位转业到家乡地方党委部门工作,曾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党校副校长兼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职称,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笔耕数十年,在军队和地方各类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新闻、通讯、理论、散文、诗歌、格律诗等作品计两千余篇。
![]()
作者:吕耿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