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会伴随癌性发热的现象,这种发热会导致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
【闫某喜 结肠癌肝转移患者 癌性发热持续2月余】
闫某喜是一名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自从查出转移后,低烧就像甩不掉的“影子”,明明身上发热,却总想着裹紧衣服,嘴巴干得发苦,可真端来水又不想喝。他去医院检查,没查出细菌感染,也不是病毒问题,退烧药、消炎药换着用,效果始终不长久,整个人瘦了快 10 斤,连走路都得家人扶着。
多次求治无果后,在老家亲戚的介绍下,2025年1月20日,闫某喜一家人求诊于“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
“体温一直在37.8度-38.5度,吃退烧药能降一点,但是药只要一停,立马就烧!两月了.....烧的人都没啥力气了!”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查看闫某喜的舌苔:“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 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体征情况,袁老判断:“你这不是普通的发热,是癌性发热,跟感冒发烧、发炎发烧完全两回事。”
在袁希福老中医看来,癌性发热的根源,不是病毒或细菌找上门,而是体内的 “癌毒” 在跟正气“较劲”。肿瘤就像身体里的“歪理邪说”,不停消耗身体的精气和阴液,时间一长,阴阳就失衡了,虚热自然而然就冒了出来。
“你看你,发热却想盖被子,口渴又不想喝水,这都是‘虚’的信号。” 袁希福老中医进一步解释,很多癌症患者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午后开始低烧,一烧就烧到后半夜,还常伴着盗汗,醒来衣服湿一片。要是光靠寒凉的退烧药硬压,不仅压不住反复的热,还会伤了脾胃,让本就虚弱的正气更“垮”,陷入“越烧越虚,越虚越烧”的恶性循环。
“你这病的根在脾胃气虚,得先把中气补起来,让阳气回到该待的地方。”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袁希福老中医定下了“甘温除热”的调理思路——不用寒凉药硬压热,反而用温性的药材补正气,从根上解决虚热问题,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组方:
黄芪、党参能够滋补亏虚的脾气,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运转;白术健脾;茯苓则能清掉脾胃里多余的湿气,避免湿气困住正气;升麻、柴胡提升下陷的中气,让阳气回到脏腑里温煦身体,不再浮在体表造成 “发热假象”;同时加入滋阴清透的药材兼顾阴液。
【复诊】
二诊时,闫某喜精神明显好转,他激动地说:“这一段体温基本正常了,不用再吃退烧药,吃饭也比以前香了!”
对此,袁希福老中医解释:“中医治癌症,不盯着瘤体是否消失,更看重让身体恢复平衡——把正气补起来,让身体有能力对抗癌毒,同时慢慢清除体内的瘀毒,这样才能让患者少遭罪,实现长期、有质量的生存。就像治癌性发热,不是简单地“退烧”,而是找到发热的根源,是阴虚、气虚还是瘀毒,然后针对性调理,让阴阳回归平衡,热自然就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