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 下面名片 关注CG说科技,感恩遇见!
我记得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总觉得自己能赚大钱。那时候心气也高,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每天听到父母嘴里念叨着“钱,钱,钱”,就很心烦。
以前一直觉得父母是个大俗人,三句话不离一个“钱”字。长大后,才知道,以前的心高气傲都是自己见识太短了。
原来没有钱,真的会被人瞧不起!
不仅是别人,就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拿正眼瞧你一下。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存钱,有了足够的存款,整个家庭都会很有底气!
一、 底气,到底是什么?
“底气”这个词,听起来很虚,实则再具体不过了。
当父母身体不适,需要一笔不小的医疗费或康复费时,你能毫不犹豫地说“用最好的方案,钱不是问题”,而不是四处低声借钱,或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无力。
当孩子教育遇到瓶颈,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一次开拓眼界的机会,或是想追逐一个看似“不赚钱”的梦想时,你有能力托举他/她,而不是用“家里困难”扼杀其可能性。
当你的工作遭遇“35岁危机”甚至“50岁危机”,面对不公或厌倦内耗,能有说“不”和潇洒离开的资本,而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熬坏身体也憋坏心情。
当你想拥有一个安心的晚年,不完全依赖不确定的养老金和孩子(他们压力也很大),能维持体面的生活,甚至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老有所乐。
这份底气,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你通过不断努力,用尽各种方法赚来,而钱的厚度决定了你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和生活的从容程度。
二、 “这个数”到底是多少?
好了,我知道你们最关心这个。但请先记住一个核心原则:“这个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取决于你周围的环境和所在的城市,以及你对未来的一个预期。
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的“4%法则”来倒推一个参考值。这个法则认为,如果你退休后每年提取存款总额的4%作为生活开销,本金理论上可以支撑30年,可以结合投资收益。
那么,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题:
假设你50岁后,家庭一年的基础生活开销(涵盖衣食住行、基础医疗、物业交通等)是X元。
那么,理论上你需要的存款总额 = X ÷ 4%。
举例来说(以二三线城市小康水平估算):
每月基础开销:1万元(含房贷/房租、伙食、水电煤、交通、基础娱乐等)
每年基础开销:12万元
所需存款总额 = 12万 ÷ 4% = 300万元
请注意,这300万是除去了自住房产之外的流动性资产(存款、理财、基金、股票等)。它保障的是最基础的“活下去”。如果你想生活得更滋润,每年有旅游、品质医疗、爱好支出、支援子女等计划,比如一年需要20万甚至30万,那么对应的数字就是500万甚至750万。
看到这个数,你是不是倒吸一口凉气?别急,也可能你长舒一口气。因为这只是一个粗略的、静态的模型。实际上,你很可能还有社保养老金作为一部分补充,你的投资收益率可能高于4%,你的开销也可能动态变化。
所以,“这个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一个固定的300万或500万,而在于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计算思路和努力靶心。你需要做的就是:
1. 盘点现状:算算自己家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2. 预估未来:理性评估家庭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曲线。
3. 动态调整:根据目标,倒推现在每年、每月需要存下多少钱,进行多少投资理财。
结语:
年轻时不觉得钱是好的,直到需要用钱时才知道钱有多重要!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是这个道理吧?
今天开始,学会存钱,从省下一杯可选可不选的奶茶,一次可打可不打的网约车,一个可买可不买的非必需品开始吧!
愿我们50岁以后,都能拥有那份“钱不是问题”的从容,那才是给家人最好的依靠!
Trip
电脑咨询
公众号|CG电脑说
公众号|CG说科技
作者:cg,资深电脑专家,从事电脑咨询工作十余年,精通网络规划、安全防护等领域。来源:CG说科技(ID:dnzxpt)。
免责声明:文章内部分图片或观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100%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请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