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年的维权长跑,特斯拉车主张亚周终于在一份判决书中获得支持。
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向张亚周提供事故前半小时的完整行车数据。这场始于2021年2月的纠纷,经过多次诉讼交锋,终于迎来了消费者知情权方面的阶段性结果。
“四年了,真的是太难了,”张亚周在获胜后感叹,“这四年来,我与特斯拉打官司,一直在输、一直在输,今天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车顶维权
2021年2月21日,张亚周的父亲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3发生追尾事故。
交警认定张女士的父亲负事故全责,但其家人认为事故原因是刹车失灵。
事故发生后,张亚周持续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行车数据却屡遭拒绝。
由于未获得满意答复,2021年4月19日,张亚周采取了激烈维权方式。
她在上海车展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行为导致张亚周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2021年10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反诉张亚周,指控其“车顶维权”行为侵犯公司名誉权,并索赔500万元。
2025年7月11日,上海市二中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认定张亚周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与此同时,张亚周也提起了诉讼,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维权之路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向张亚周提供事故前半小时的完整行车数据。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定特斯拉作为经营者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辅助其全面分析涉案车辆该时间段内的整体情况。
法院判决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张亚周提供事故前30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
张亚周透露,她最初是以产品质量案起诉特斯拉,但因数据不完整,特斯拉方面一直没有提供完整数据,所以将案由更改成了数据案。
她计划在拿到完整数据后申请司法鉴定,以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刹车的司法鉴定。
这场持续四年的维权历程揭示了消费者在面对大型企业时的困境。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当:
坚持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反而使自己陷入法律风险;
注意保全相关证据,包括事故现场证据、沟通记录等;
了解自身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
考虑寻求专业法律支持,提高维权成功率。
拿到判决书后,张亚周表示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申请司法鉴定。
她计划“看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数据为依据做刹车的司法鉴定”。
这场持续四年的纠纷终于迎来阶段性进展,但张亚周的维权路还未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