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楹庭矿业律师团队接待了多家来自甘肃平凉的矿业企业咨询。其中一家企业拥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露天矿山,早在2000年代初便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也早已由主管部门正式划定。然而,近期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突然将该矿区部分甚至全部区域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导致企业陷入无法开采的困境。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其用途。一旦某地块被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就意味着禁止进行矿产资源开发、非农建设等一切可能破坏耕作层的行为。若企业在明知土地已为基本农田的情况下仍强行开采,不仅构成行政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事责任。
这让企业主百思不得其解:我的采矿许可是合法取得的,矿区边界早年就已确定并完成登记,为何如今却被划入基本农田?难道政府可以随意推翻自己当初的行政许可吗?
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多规冲突”问题的集中体现。
一、“规划打架”: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各类专项规划由不同职能部门主导编制,缺乏统一协调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国土资源部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林业部门管理林地保护规划;水利部门掌握水域及水利工程保护线;生态环境部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农业农村部门则承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
这些规划分属不同系统,数据不共享、审批不联动、边界不衔接,导致同一块土地在不同规划中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功能属性。本案正是典型例证:早年在没有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的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将某地块划为一般耕地或未利用地;随后,因当地资源禀赋优越,该地块被依法设置为采矿权范围,并颁发了采矿许可证。但若干年后,地方主管部门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又将该区域重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这种“先设矿权、后划农田”的倒置操作,本质上是行政规划失误的结果,却让企业承担了无法经营的后果。企业基于对政府行政许可的信赖投入巨资开发建设,如今却因规划调整而被迫停产,合法权益严重受损。
二、“一张图”时代来临: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破局
值得庆幸的是,相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一深层次问题。2019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整合了原有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多项内容,统筹安排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开发三大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规划打架”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市、县正在陆续公布本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系统逐步上线运行,未来类似冲突有望大幅减少。
但现实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化解?
本案中,即便整体规划已趋统一,企业仍面临两难处境:若矿区范围内存在基本农田:意味着核心开采区被禁用,矿业权事实上无法行使;若尾矿库、运输道路、供电线路等配套设施需占用基本农田:即使矿区本身合规,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开发利用方案,项目仍无法落地。尤其对于露天开采矿山,地表扰动范围大,不可避免会涉及矿区外的土地使用,审批难度极高。即便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项目,也必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林地草地占用等手续,否则仍属违法。
三、企业维权的两大法律路径
面对此类困境,企业应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法律分析与维权行动:
路径一:审查基本农田划定的合法性。
首先,必须核查此次基本农田划定是否程序合法、依据充分:划定时是否履行了公告、听证等法定程序?是否征求了采矿权人意见?划定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已有矿业权的存在?是否存在“凑数划田”、人为虚报面积以完成指标的情况?
如果基本农田的划定存在重大程序违法或明显不合理,企业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该划定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多个判例中明确指出,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重大权益的决定前,应当保障其陈述权、申辩权和听证权,否则构成程序违法。
路径二:主张公平合理的补偿
若基本农田划定程序合法,且确属公共利益需要(如保障粮食安全),则企业的个人利益需为公共利益让步。但让步不等于牺牲。
根据《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六条及相关法律规定,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矿业权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充分的补偿。补偿范围不仅包括地面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应涵盖剥岩、巷道、基础设施等前期投入,以及矿业权的市场价值和合理预期收益损失。
仅仅退还剩余年限的价款或象征性补偿,显然违背法治原则和产权保护精神。行政机关不得以“财政困难”“历史遗留问题”等理由推诿补偿责任。相反,应主动作为,建立透明、公正的评估机制,确保企业获得与其损失相匹配的赔偿。
四、结语:别让企业为规划错误买单
矿企遭遇“矿区变农田”,表面看是政策调整,实则是规划管理的历史欠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责任归属:是企业违法?还是规划失序?
行政机关在推进生态保护的同时,尊重历史、正视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存量矛盾。对于因规划变更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企业,必须兑现“信赖利益保护”承诺,给予合理补偿。
广大矿企,遇到类似问题,请勿盲目开工,也不要被动等待。及时收集证据,寻求专业法律支持,制定个性化维权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每一份合法投资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