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嘉州,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一连串高产捷报从田间传来,奏响了乐山水稻丰收的铿锵乐章。
8月8日,夹江县高产优质茬口专用稻“泸香优8136”示范片迎来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737.5公斤;8月16日,我市首次示范种植的米粉专用型新品种“川优1570”以亩产617.3公斤获得成功,其加工的凉糕、米粉品质优异;8月26日,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梦香优锦华”百亩高产示范片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测,平均亩产干谷866.2公斤,创下乐山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丰收 胡文君 摄
组组数据,是乐山市锚定建设“平、丘、山”粮食高产高效展示窗口定位,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的乐山力量。
产业驱动为笔 绘就增产增收图景
走进犍为县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连片稻田里机械轰鸣,社会化服务团队正忙着开展托管作业。这是乐山以产业驱动激活增收动能的生动缩影。
围绕“一核六片”三江流域“天府粮仓”布局,乐山深入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与市级“双百”攻关单产提升行动,点面结合建成42个水稻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展示片、64个水稻百亩攻关方,直接带动全市粮食平均产量提高4公斤以上,总产突破128万吨。
在主体培育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域,推动水稻生产向轻简化、标准化转型,实现亩均增收300元。同时,2.72亿元中省粮油补贴资金精准落地,419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水稻绿色高产项目,“订单农业”长效化发展,让种粮主体收益有保障、种粮积极性再提升。
科技赋能为墨 筑牢单产提升根基
“这个‘川优1570’不仅亩产高,磨出的米粉口感筋道,做成凉糕也软糯香甜!”在市中区青平镇青河村水稻种植基地,种植户刘炳金捧着刚收获的稻谷赞不绝口。
乐山始终将科技作为提升水稻单产的核心支撑。在良种示范上,全市在3个县(市、区)布局水稻品种展示示范基地,集中展示188个新品种,筛选出39个高产优质主推品种,“稻香杯”获奖品种推广面积超40万亩,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5万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此外,农机配套持续升级,适宜丘陵山区的新型复式作业机械、智能农机设备广泛应用,“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等模式在高产片落地,127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主体实现“耕、种、防、收”全链条覆盖。技术服务更趋精准,29座新建(改)机电提灌站保障灌溉,30名“植物医生”守护作物健康,18项新优生产技术在田间推广,为水稻高产筑牢“科技屏障”。
要素保障为纸 夯实粮仓建设底盘
在井研县王村镇的高标准农田现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肥沃的土壤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乐山坚持“藏粮于地”,以143.69万亩高标准农田、16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基础,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产展示片,同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稳定在4级以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持续完善,471名农技人员组建11个大队、116个分队,下沉一线包县包片服务,推动农技推广机构、科研单位、经营主体协同发力,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推广”的转变。考评激励机制更添动力,对省级粮油高产竞赛先进县、先进团队给予项目倾斜,打造12个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展示点位(其中水稻为主点位7个),1000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奖励6个工作突出县(市、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片片高产稻田连成线、织成网,一个个增收故事在田间地头上演。乐山正以坚实的步伐,在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征程中稳步前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书写新的丰收答卷。
(图片除署名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记者:赵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