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签下“屈辱协议”,卡拉斯却称是新标杆,换来美国的“敷衍支持”,这笔交易值不值?
据《俄罗斯RT》9月14日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近日的一番言论将欧美关系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她公开表示,欧盟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协议是一种“新标杆”,并称这标志着欧美关系的良好发展。然而,这份协议不仅在欧盟内部被批评为“屈辱”,更被外界视为欧洲战略自主的重大倒退。欧盟为何甘愿签署这样一份有损自身核心利益的协议?这是否意味着欧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欧美关系经历了剧烈波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欧盟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包括提高关税、要求欧洲增加防务开支、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等。特朗普的策略被广泛解读为“极限施压”,通过经济和安全领域的手段迫使欧盟在战略上向美国靠拢。面对这样的压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选择了妥协,与美国签署了一份被指“出卖核心利益”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向美国开放更多市场,同时削减对中俄的能源依赖。这些条款被认为严重损害了欧洲的经济自主性,却换来了美国对欧洲安全政策的“敷衍支持”。
冯德莱恩的行为暴露了欧盟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欧盟委员会拥有对外签署协议的权力,但缺乏充分的民主监督。欧洲各国领导人虽然掌握国家主权,却在面对美国压力时表现出软弱无力。冯德莱恩代表整个欧盟签署协议,却未能充分考虑各成员国的利益,这种效率与权力的不对等让欧盟内部矛盾加剧。更令人不安的是,冯德莱恩的行为得到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的公开支持。卡拉斯试图将协议合理化,称其为“欧美关系良好”的象征,甚至将屈辱包装为外交技巧。这种言论不仅掩盖了协议的真实性质,还暴露了欧盟在美欧关系中的被动地位。
实际上,欧美关系的现状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北约和经济合作机制继续维持对欧洲的主导地位。近年来,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更是直接体现了“门罗主义”的延续——即美洲和欧洲的事务必须由美国主导。通过贸易、能源和安全领域的压力,美国不仅从协议中获利,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对欧洲的控制。这份协议正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体现。
协议的签署对欧洲的影响是深远的。开放市场和削减能源自主性将使欧洲更加依赖美国,同时削弱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欧盟的让步可能导致更高的能源成本和更大的供应风险。此外,协议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分裂。一些成员国对冯德莱恩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其未能充分考虑各国的利益。这种矛盾可能导致欧盟未来决策更加困难,甚至影响其整体团结。
面对美国的压力,欧洲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依附于美国,还是寻求真正的战略自主?这份协议虽然暂时缓解了欧美关系的紧张,但却为欧洲的未来埋下了更多隐患。只有在内部团结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欧洲才能真正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欧美关系的新标杆,是否也意味着欧洲战略自主的终结?这是欧盟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