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秋日采收季,宝塔区河庄坪镇连片的温室大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红透的西红柿缀满枝头,玛瑙似的葡萄挂满藤架,圆滚滚的甜瓜等待成熟,工人们穿梭其间,修剪枝杈、采摘熟果,新鲜的瓜菜很快装满一箱箱,空气中满是清甜的果蔬香气——这是“宝塔瓜菜”规模化采收的生动画面,也是宝塔区现代农业结出的丰硕果实。
9月17日,202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媒体宣传推介活动走进延安市宝塔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焦“宝塔瓜菜”品牌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探寻黄土高原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宝塔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建设以来,把设施瓜菜当作‘当家产业’,一步步扩规模、改设施、提品质,覆盖8个乡镇(街道),新建、改造日光温室,新建集种植生产、分拣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食用菌基地,推广实施日光温室轨道运输、智能放风、智能监测、智慧灌溉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培育‘宝塔瓜菜’公用品牌,一年瓜菜总产量比以前多了4000多吨,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稳稳的!”宝塔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军智介绍到。
棚外看规模,棚内藏科技。“你看这品种,又甜又耐储存,再配上蚯蚓有机肥、智能温湿度控制,产量能提不少,光技术培训就搞了近300人次,现在不少农户都成了‘技术能手’,种菜再也不是‘瞎琢磨’了。”在设施农业研究院的试验棚里,设施蔬菜专家孙国涛向采访团讲解新培育的西红柿,近年来,孙国涛和团队引进了西红柿、辣椒、西瓜等50个蔬菜品种,还把施肥、防虫、种植技术“打包”集成,形成了40多种实用模式。
要说最让农户省心的,还得是园区的“数字大脑”。“以前农户得天天蹲棚里看,现在搭建了数字驾驶舱‘一张图’、一棚一码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等,实时监测全区18个设施蔬菜园区、食用菌园区、育苗中心生产管理情况,实现对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测与智能控制,农户降了成本,菜能查到溯源,消费者吃得放心,‘宝塔瓜菜’也更值钱了。”在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展厅里,宝塔区蔬菜中心主任尚炳炎向记者们介绍。
“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有了新技术和品牌的加持,用了蚯蚓肥,蔬菜品质更好,产量也高了,这个‘蚯蚓立体种养’结合种出来的西红柿,非常畅销的,卖到10到15块钱一斤,大部分都是采摘,不愁卖,根本不愁卖,复购率特别高。”种植大户刘浪浪开心地说:“现在出去说咱种的是‘宝塔瓜菜’,收购商都愿意多给价!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几个棚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能挣四五十万元。”
从田间到工厂,“宝塔瓜菜”的产业链还在延伸。“我们一年能产400万袋菌包,还和延安大学合作搞研发,带动了200多户农户,不少人务工一年能增收2万多。如今,园区已有6家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能给10万吨蔬菜做深加工,还有15万吨容量的冷库,以前菜熟了怕烂,现在能加工、能储存,农户的‘钱袋子’更稳了。”在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负责人高瑜讲道。
如今的宝塔区,温室大棚连成片,数字科技助生产,“宝塔瓜菜”成了响当当的品牌,“小瓜菜”成长为“大产业”,让农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宝塔区还会继续给“宝塔瓜菜”添科技、拓市场,让这颗黄土高原上的“瓜菜明珠”,照亮更多农户的致富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