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王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力量。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治理形态乃至教育的整体生态。教师角色也因此面临着深刻转型,师生关系亟待重构。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已连续三年发布《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为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助力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实施,推进“百区千校万师”建设,本刊聚焦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六大行动和《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访谈行业专家,探讨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现状与趋势,并从过去三年的报告中选取部分区域和学校的优秀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专题策划,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梳理我国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特征、存在问题及提升建议,凝炼经验,示范引领,以此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区域
天津市宝坻区:打造多元化、立体式教师数字化学习新模式
天津市宝坻区建立三级联动学习共同体,以需求为导向设计研训,开展“四位一体”多元实践活动,通过多项举措促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天津市宝坻区作为涉农区县,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明显,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结构复杂、传统研训模式转型滞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途径单一等困难。面对这些挑战,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出一套多元化、立体式的区域教师数字化学习模式,为全区24个镇街、19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8700多名教师铺设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构建三级联动共同体 打通城乡数字壁垒
在天津市宝坻区教师数字素养交流展示活动(高中地理专场)上,宝坻四中青年教师王作宁的《气旋、反气旋》展示课成为焦点。面对“台风的可怕威力”“河流漩涡成因”“高低气压天气影响”等抽象且联系紧密的重难知识点,王老师通过融入Windy实时气象软件、101教育PPT等数字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生动形象、简洁直观、智能高效。在随后的教研环节,全区教师线上线下同步研讨设计思路,通过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深化交流Windy、GIS等数字化工具应用策略;专家现场点评引领,精准剖析技术融合点,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创新能力。
天津市宝坻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部长刘国昭介绍,“宝坻区教师数字素养交流展示活动”正是依托“区—镇街(学区)—校”三级联动学习共同体而开展,是“研训一体”模式的重要实践,也是该三级联动机制的关键一环。该系列活动立足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专家和卓越骨干教研团队为依托,聚焦学科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课例展示+深度说课+互动研讨+专题引领”等形式,开展“研训一体”的教师数字化学习活动。
“通过横向组建37个‘城乡牵手’共同体、6个区域教育集团、跨区域共同体,纵向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已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且网格化的教师数字化学习体系。”刘国昭表示,区域将最大程度地凝聚智慧,形成合力攻坚之势,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精品课课堂
需求导向分层研训 定制教师成长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天津市宝坻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模型分析与调研发现,农村教师存在“技术恐惧感强”“学科融合路径不清”等核心问题,为此将参训教师分为三级:一是基础应用层,主要面向新手教师和年长教师,侧重工具基础操作,如为偏远学区的教师定制课程,讲解DeepSeek+Excel处理学情数据、用AI生成个性化作业等内容,强调“短平快”技巧;二是学科融合层,主要面向3—15年教龄的教师,结合学科场景深化AI应用,如初中物理嵌入AI工具演示生成实验方案,高中地理课堂上指导使用Windy、GIS工具分析实时数据;三是创新实践层,主要面向16年以上教龄/骨干教师,组织骨干教师工作坊,引导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方案,探索AI解决教学痛点。
“我们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友好的数字化研训。”刘国昭介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问卷、深度访谈及自主构建的TRI-UTAUT2模型,精准识别不同教龄、学科、学历背景教师(尤其农村、年长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定制数字化研训方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发展路径。
同时,为全方位提升区域教师的数字素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宝坻区基于“四位一体”教师数字化学习模式,开展了多元实践活动:一是精心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带来数字化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先进理念;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三是举办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素养技能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四是定期组织多学段、多学科的教师数字素养交流展示活动,提供分享交流平台,以学促行,以行促效。
实践成效凸显 闭环驱动升级
“当前,通过多元化、立体式举措布局教师数字化学习,区域的参与人数和满意率逐年上升。”刘国昭介绍了三方面的成效:在教学创新上,宝坻六中、十一中、何仉庄小学等依托国家及天津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打造特色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高效整合资源;在教学方法上,潮阳小学、方家庄小学、潮阳街初级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实验平台等,增强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在数字化研修方面,广阳路小学、双站路小学、潮阳小学等借智慧平台建虚拟教研组,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开展双线混融研修,积累有益经验。
“宝坻区在教师数字化学习模式探索中,形成了自身的鲜明创新特点。”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高淑印表示,区域以三级联动学习共同体为核心架构,通过“区—镇街(学区)—校”协同,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虚拟教研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一体”活动,破解城乡资源不均难题。同时,创新需求导向的分层分类机制,借助模型精准识别差异,为教师定制阶梯式内容,如针对农村教师的AI应用培训,形成“需求驱动—平台赋能—精准供给—实践转化”的闭环支持。她建议,未来宝坻区可重点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持续优化数字化生态,强化国家平台深度应用与资源转化,深化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字化支持;二是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结合参与数据动态调整研训设计,推动教师数字素养从应用向创新跃升,更好地落实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要求。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观点
《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2024)》概要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区域
天津市宝坻区:打造多元化、立体式教师数字化学习新模式
南京江北新区:数据驱动 构建区校协同教研新生态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高等教育
山东大学“设计理论与整合创新课程虚拟教研室”:百校互联, 教研新形态促教师发展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职业教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职教范式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基础教育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智教校园启新梦 慧学课堂育人才
青岛南京路小学:数据导航下的教师反思力跃升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学前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罗星幼儿园:推进“芭蕉四季”场景建设 循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历程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8月刊(总第117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