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教室里,总能听到琅琅书声,但不少选择东营高考复读的复读生的早读只是 “出声念”,读完就忘,白白浪费了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段。其实,早读是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黄金时间,用对方法能让效率翻倍,让那些需要记忆的内容在大脑里扎得更牢。
给早读 “定个小目标”,避免 “盲目朗读”。很多人早读时拿起课本就从第一页开始读,读到下课也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不如前一晚睡前花 2 分钟,给第二天的早读定个具体目标:“今天早读要背会 3 首古诗 + 20 个英语单词 + 1 个历史时间轴”“重点复习语文文言文的虚词用法,能准确说出‘之、乎、者、也’的 5 种常见用法”。目标越具体,早读就越有方向。可以把目标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本上,完成一项就打个勾,既能避免分心,又能收获成就感。
“动嘴 + 动手 + 动脑”,让记忆更深刻。单纯的 “出声读” 属于被动记忆,效果往往不好。早读时要让 “全身都参与进来”:读英语单词时,一边读一边用手在空中写,调动视觉、听觉、动觉共同记忆;背古诗文时,读到易错字停下来,在课本上圈出来,强化对易错点的关注;记文科知识点时,读一句就在脑海里 “画一幅画面”(比如背地理的 “季风气候分布”,想象世界地图上的颜色区块)。甚至可以在早读时 “自言自语”:背完一个知识点后,合上书自己给自己讲一遍,“刚才背的数学公式,它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个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有什么区别?” 这种主动回忆能让记忆更牢固。
“强弱搭配” 安排内容,兼顾 “记忆” 和 “应用”。早读时间有限,要合理搭配需要记忆的内容,避免长时间读同一类知识导致疲劳。可以把 “机械记忆” 和 “理解记忆” 的内容穿插进行:比如先背 20 分钟英语单词(机械记忆),再读 30 分钟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记忆,培养语感);或者先记 15 分钟政治知识点(机械记忆),再用 15 分钟分析一篇英语完形填空(理解记忆,积累固定搭配)。这种搭配能让大脑在不同思维模式间切换,保持活跃度。有个东营高考复读的复读生把早读分成三段:25 分钟背文科,20 分钟读英语,15 分钟复习语文错题,效率比一直读一门课高很多。
利用 “黄金记忆时段” 攻克 “难记内容”。每个人的记忆效率在早读中也有波动,一般来说,早读开始后的 30-60 分钟是 “黄金记忆期”,大脑最清醒,适合攻克最难记的内容。可以把那些总是记不住、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这个时段:比如数学里的 “排列组合公式”、化学中的 “元素周期表规律”、英语里的 “长难句结构分析”。而早读开始时(大脑还没完全清醒)和结束前(容易分心),可以安排相对简单的内容,比如复习前一天背过的单词、读已经熟悉的古诗文。
偶尔 “换个环境”,让早读更有新鲜感。长期在教室里早读,难免会觉得枯燥。可以偶尔换个环境:天气好的时候去操场的树荫下,一边读一边散步;或者去安静的图书馆角落,和同学互相抽查知识点。环境的变化能刺激大脑,让记忆更敏锐。但要注意,换环境的前提是 “不影响效率”,如果新环境太嘈杂或让你分心,就及时回到熟悉的教室。
早读的价值,在于 “日复一日的积累”。每天比别人多记住 5 个单词、2 个知识点,东营高考复读一年下来就是巨大的差距。用对方法,让早读从 “任务式朗读” 变成 “高效记忆课”,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背诵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 “脱口而出” 的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