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沭县裴圩区的参军运动
殷宝玉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乡里做党支部书记、乡长、青救会等工作,对参军运动只能回忆我经历的片段。
1942年秋冬之间搞第一次参军运动。当时动员参军的确是一个艰巨而又细致的新工作,方法是个别动员。那次裴圩区的一个乡动员了十几名青年报名参军。我动员我表叔丁后胜去参军。
1944年秋,搞扩军运动。这次参军运动,全区有一二百名青年参军。主要是补充县独立团,也有一小部分留在区队,不久也上升主力部队去了。这次除群众参军以外,还有部分区乡干部参军。
1945年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际上,希特勒被打垮,日寇也处于摇摇欲坠而节节败退境地。国内抗日根据地组织反攻连、反攻营、反攻团。我们泗沭县、区、乡展开参军运动。广大翻身的农民子弟踊跃报名参军,全县共有三四千人报名参军。我们裴圩区就有三百多人参军。在参军运动中,有的送子参军,有的送夫参军,送弟参军,有的兄弟俩争着参军,有的送来未婚夫参军,还有父子俩同去参军。不仅群众参军,而且区乡村干部带头参军。新兵集训不久,即随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开往东北。这支军队为解放整个东北立下了汗马功旁,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每次参军运动到来之前,我们都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积极动员,说服教育,努力完成任务。大体做法:
第一、组织力量。首先,发挥组织作用,党支部全体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其次,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工救会、武委会、机关党校等组织都发动起来投入参军运动。党支部负责人都要亲自抓参军工作,集中力量突击完成。例如,1945年秋参军运动中,区委书记徐常太、区长朱心源在区乡村干部大会上作动员,特别强调这次参军运动,各级领导要坚决执行“四要四不要”的原则去动员参军。四要:一要出身成份好,二要政治思想好,三要身体好,四要年纪轻;四不要:一强迫不要,二欺骗不要,三收买不要,四坏人不要。经过再三动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支部负责人保证完成任务,各乡迅速掀起参军高潮。
第二、宣传动员。每次参军运动都把宣传动员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运用大会讲,小会讲,逢人讲,把宣传工作做到实处,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内容主要是国际形势、日军罪行,保家为国人人有责,以实际行动投入参军运动。开展文依活动,大唱抗日歌曲,宣传好铁要打钉,好人要当兵,抗日光荣,不抗日活不成,激励青年报名参军。
第三、培养典型,发动报名。在宣传动员中就地进行调查摸底排队,弄清全乡有多少参军对象,每个对象、父母及全家人思想情况,有什么问题,分别情况,确定谁去动员合适。选择好对象,多人培养,对重点对象都由乡支部负责人亲自动员培养。唐圩乡桥口村宋士元兄弟俩对参军思想不通,就由支书戚凤元亲自培养,同意参军。其次是党员带头参军。1945年组织反攻团时,我家所在的殷裴村15名党员全报名参军,得到区委表扬。再次是召开群众大会,深入动员。培养好的典型在群众大会上报名参军并表决心,带动其他青年报名参军。
第四、组织欢送。以乡为单位召开欢送大会,领导继续做思想工作,新兵代表在会上表决心,保证服从命令听指挥,冲锋陷阵,顽强杀敌,多打胜仗,早日打败日寇。新兵家属代表在会上讲话,嘱托新兵到部队听首长话,多立新功。群众代表在会上表示,新兵上前方保家卫国,我们在后方搞好生产,支援前线,保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会后新兵戴大红花骑马或坐轿,群众敲锣打鼓,吹吹打打鞭炮齐鸣,将新兵送到区公所,在广大群众中真正树立了参军光荣感。(原载《泗阳史料选》第九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