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国防七子、兵工七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时候,总能发现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就业。
这四家集团都是央企,在国资委给出的央企名录中都是排在前列的,足见这些单位的重要程度之大了。毕业生如果能进入这些央企工作的话,无疑是非常幸运、幸福的一件事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从名字上来看,就像四胞胎的亲兄弟,它们同属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有着清晰的职责分工,共同构筑起我国空天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屏障。
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蓝天长城”的建造者
在现代战争中,空域安全已经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说航空领域是守护国土的第一道防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简称中航工业)就是这条防线的核心建造者。
中航工业的产品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从战斗机、直升机到运输机,从无人机到通用飞机,甚至包括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核心部件,形成了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军用含歼-10、运-20、直-10/19、翼龙无人机、霹雳 / 闪电导弹等;民用有新舟支线客机、AC-系列直升机、AG600M、AS700飞艇等,还涉足低空经济与无人运输等。
看到这里,估计有网友会问:航空产品覆盖空中飞的、陆地上跑的,我相信,水里游的有吗?呵呵,这个还真是有。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这个国之重器就融合了飞机与船舶的双重特性,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呢。
在军用航空领域,中航工业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我国首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打破了国外在隐身战机领域的技术垄断,其具备的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让中国空军正式迈入 “隐身时代”;
直-20 通用直升机填补了我国中型通用直升机的空白,既能在高原复杂环境执行运输任务,也能搭载海军舰艇执行反潜、搜救任务,成为空中多面手;
运-20 大型运输机则实现了我国大型运输机从无到有的跨越,最大载重超过66吨,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远程战略投送任务,在抗疫、救灾等场景中多次展现大国重器的担当。
在民用航空领域,中航工业同样是破局者。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主要研制参与者,中航工业承担了机身、机翼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攻克了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整体壁板等多项技术难题。此外,ARJ21支线客机已累计交付超过100架,安全运营里程突破100万公里,成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从研制到运营的成功范例。
0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探月探火”的领航者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简称 “航天科技”或者“中国航天”)负责研制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器等核心装备,从 “神舟” 飞天到 “嫦娥” 探月,从 “北斗” 组网到 “天问” 探火,每一次重大航天任务背后,都有航天科技的身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产品体系覆盖宇航、导弹武器、航天技术应用与航天服务四大板块,形成 “天上-地面-应用-服务” 的全链条供给。
航天科技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是我国进入太空的核心运载工具。截至去年,“长征”系列火箭累计发射次数超过500次,成功率位居世界前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凭借5米直径的箭体结构,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25吨,为“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的重大发射任务提供了运力支撑。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可将8.6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是货运飞船的专属运输机。
在深空探测领域,航天科技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实现无人采样返回,带回1731克月球土壤,让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2021年,“天问一号” 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实现了“绕、落、巡”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空间站 “天宫” 的全面建成,更是航天科技的集大成之作,从“天和”核心舱到“问天”“梦天”实验舱,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舟”货运飞船,形成了可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让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此外,航天科技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并服务全球,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为交通、农业、救灾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风云”气象卫星、“高分”遥感卫星成为“太空千里眼”,为我国气象预报、国土测绘、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0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天防御”的守护者
如果说航天科技专注于探索星辰,那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 “中国航天科工”)更擅长守护家园。作为我国空天防御体系的核心研制企业,航天科工的核心使命是保卫国家空天安全,其研制的防空导弹、反导导弹、巡航导弹等装备,构成了我国国土防空的“坚盾”与“利矛”。
在防空导弹领域,航天科工研制的“红旗”系列导弹是我国防空体系的核心装备。从“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可拦截数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标,到“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可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再到 “红旗-17”近程防空导弹可伴随装甲部队机动防空,形成了 “远中近”“高中低” 相结合的立体化防空网络。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展示的“红旗-17A”防空导弹系统,可在行进中完成目标搜索、跟踪和发射,具备极强的战场适应性。
除了防御装备,航天科工在“飞航导弹”领域同样实力雄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是我国海军的撒手锏装备,其中“鹰击-18”反舰导弹具备亚音速巡航、超音速突防的能力,可对大型水面舰艇实施精确打击;而“长剑”系列巡航导弹则可实现千里点穴,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是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军事领域有卓越的贡献之外,航天科工还将航天技术落地到民生领域。其研制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模式,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为应急通信、灾害监测等场景提供快速太空支援。航天科工开发的“航天云网”平台,将航天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推广至汽车、机械等行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04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空心脏”的缔造者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简称 “中国航发”)成立于2016年,虽然相对年轻,却是我国航空产业的关键力量,专门负责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研制生产,破解我国航空领域卡脖子的难题。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制的难度远超一般的工业产品。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速旋转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这就涉及材料、制造、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制约了航空产业的发展。中国航发成立后,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攻关,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航发研制的“太行”系列发动机已批量装备歼-11、歼-16 等战机,其最大推力超过13吨,具备高空高速性能,让我国战机摆脱了对国外发动机的依赖;而为歼-20 配套的国产涡扇发动机,更是攻克了隐身战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具备推力矢量控制能力,提升了战机的机动性。
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航发为C919配套的CJ-1000A发动机,已完成多次试飞验证,其推力达到13-14吨,油耗比国外同类发动机低10%左右。中国航发还在研发更大推力的CJ-2000A发动机,为未来国产宽体客机提供动力支撑。
除了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还在燃气轮机领域取得突破,研制的“太行”系列燃气轮机,可用于舰船动力、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其中为海军舰船配套的燃气轮机,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提升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自主可控能力。
05
松子老师有话说
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航发,航空航天四大天团,虽然分工不同,却目标一致 ,共同推动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从守护蓝天的战机,到探索星辰的探测器,从保卫家园的防空导弹,到驱动飞行的航空发动机,四大集团如同四大支柱,支撑起我国空天领域的自主创新体系。这四大“国之重器”,在蓝天之上、星辰之间,书写属于中国的空天传奇!
毕业生想入职中国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发动机四大集团的话,需要把握三大核心事项:
一是精准投递。记清各集团投递入口,7-8月盯提前批、9-10月主攻校招,优先参加目标院校宣讲会,同步订阅单位官微获取信息。
二是突出硬实力。简历聚焦科研、项目、竞赛成果,用“问题-方法-结果-量化指标”的方式呈现,附上可核验的证明材料。面试准备技术细节与工程案例,避免只谈理论。
三是严守合规。提前备好政审材料(无犯罪记录、成绩单等),无违法违纪与不良学术记录,如实申报海外关系。入职前后需要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任何涉密的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