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回望(人民家书)

0
分享至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新华社发


西南联大学生在做实验。 新华社发


穆旦写给唐振湘的信件。 资料照片


闻一多


扫码收听 一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孙星配音


朱自清


扫码收听 一级演员、原总政话剧团刘纪宏配音


张伯苓


扫码收听 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瞿弦和配音


浦江清

扫码收听 配音演员王磊配音


蒋梦麟

扫码收听 配音演员任亚明配音


穆旦

扫码收听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曲敬国配音

94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被迫南迁,几经辗转安顿在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广大师生遵循刚毅坚卓的校训,满怀科学救国的理想,大批学生投笔从戎、效命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本期“人民家书”摘编了西南联大6位学人的珍贵家书,讲述家书背后的动人故事。他们以笔为矛、以学为盾,在艰难岁月中守护文化火种,用教育延续民族精神。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读这些珍贵的家书,在字里行间触摸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坚守,重温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淬炼出的精神脊梁。

——编 者

闻一多:

临大搬到昆明,搬出好几个胡子

(1938年4月30日)

贞:

我们自从二月二十日从长沙出发,四月二十八日到昆明,总共在途中六十八天,除沿途休息及因天气阻滞外,实际步行了四十多天。全团师生及伙夫共三百余人,中途因病或职务关系退出团体,先行搭车到昆明者四十余人,我不在其中。教授五人中有二人中途退出,黄子坚因职务关系先到昆明,途中并时时坐车,袁希渊则因走不动,也坐了许多次的车,始终步行者只李继侗曾昭抡和我三人而已。

我们到了昆明后,自然人人惊讶并表示钦佩。畅今甫在长沙时曾对人说,“一多加入旅行团,应该带一具材走”,这次我到昆明,见到今甫,就对他说“假使这次我真带了棺材,现在就可以送给你了”,于是彼此大笑一场。途中许多人因些小毛病常常找医生,吃药,我也一次没有。现在我可以很高兴的告诉你,我的身体实在不坏,经过了这次锻炼以后,自然是更好了。现在是满面红光,能吃能睡,走起路来,举步如飞,更不必说了。

途中苦虽苦,但并不象当初所想象的那样苦。第一,沿途东西便宜,每人每天四毛钱的伙食,能吃得很好。打地铺睡觉,走累了之后也一样睡着,臭虫,革【虼】蚤、虱实在不少,但我不很怕。一天走六十里路不算么事,若过了六十里,有时八、九十里,有时甚至多到一百里,那就不免叫苦了,但是也居然走到了。至于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是叫我从何说起!途中做日记的人甚多,我却一个字还没有写。十几年没画图画,这回却又打动了兴趣,画了五十几张写生画。打算将来做一篇序,叙述全程的印象,一起印出来作一纪念。画集印出后,我一定先给你们寄回几本。还有一件东西,不久你就会见到,那就是我旅行时的相片。你将来不要笑,因为我已经长了一副极漂亮的胡须。这次临大搬到昆明,搬出好几个胡子,但大家都说只我与冯芝生的最美。

昆明很象北京,令人起无限感慨。熊迪之去年到这里做云南大学校长,你是知道的。昨天碰见熊太太,她特别问起你。许多清华园里的人,见我便问大妹。鹤雕两人应记得毛应斗先生,他这回是同我们步行来的。这人极好,我也极喜欢他。

今天报载我们又打了胜仗,收复了郯城。武汉击落敌机廿一架,尤令人奋兴。这样下去,我们回北平的日子或许真不远了。告诉赵妈不要着急,一切都耐烦些。她若写信给大司夫,叫她提一笔说我问过他。

你目下经济情形如何?每月平均要开支多少,手中还剩多少?日子固然不会过得太好,但也不必太苦。我只要你们知道苦楚,但目下尚不必过于刻苦,以致影响到小儿们身体的发育。大舅在何处,他家情况如何,盼告我。

四月卅日在昆明

▶▶▶家书背后

1932年8月,闻一多(1899—1946)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清华和北大、南开都迁至长沙,合组长沙临时大学,简称“临大”。闻一多接到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信后,决定推迟休假到长沙任教。由于战局急剧恶化,三校又奉命远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从长沙西迁昆明是分为两路走的。一路约有800人,从长沙搭被炸得疮痍满目的粤汉路火车到广州,由广州坐船到香港,再由香港转到海防,然后又从海防搭滇越铁路到达昆明。他们由火车转轮船,再由轮船转火车,全程约耗10至14天。另一路包括300名左右男生和少数教授,他们组织了一个徒步旅行团,从长沙穿越多山的贵州省一直步行到昆明,全程3500里,耗时两个多月。

闻一多参加的就是第二路“湘黔滇旅行团”,想通过这次徒步横穿湘黔滇三省体察国情民情。此时,闻一多已年近四十,身体状况并非最佳。出发前,有学生担心闻一多的身体劝他坐车,闻一多说:“国难期间,走几千里路算不了受罪。再者,我在15岁以前,受着古老家庭的束缚,以后在清华读书,出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各大城市教书,过的是假洋鬼子的生活,和广大的农村隔绝了。虽然是一个中国人,而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民生活,知道的很少,真是醉生梦死呀!现在应该认识认识祖国了!”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队伍到达昆明城。两天后,闻一多给妻子高孝贞写下了这封家书。

坚持步行,他内心很自豪。在长沙时的玩笑话,尽显教授间的幽默和闻一多的豁达。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宣布解散。7月11日,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学生于早晨7点离开昆明北上。当日,“抗战七君子”之一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4天后,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思会上,发表了痛斥国民党特务、呼唤新中国的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西南联大教师宿舍门前。

闻一多以生命诠释了何为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何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士人风骨。

(孙亚慧)

朱自清:

“唤起民众”正是教育者的责任

(1940年6月26日)

桂萼先生:

您主编的《警钟》,我已见到两期了。你们的努力,我是很敬佩的。

张兴旺先生来,谈起双江离昆明有二十八站路。在这样遥远的边区,《警钟》真是特别需要;听说你们诸位编好了稿子,得拿到省城来印,这种毅力真是可惊。在大城市里,见到的出版物太多,觉得不稀罕。但在双江这样的地方,能有像《警钟》的刊物,确是不容易。平常觉得文字宣传的力量,似乎并不怎样大;但双江唯一刊物的《警钟》,我相信力量一定宏大。这一方面是双江民众最适宜的精神的粮食,一方面也是双江民众对外的喉舌;我们读了这刊物,引起了对于边区的兴趣和关心。

前在报上见到,您所在的双江师范,还编有丛书。这想来也是你们诸位的工作。这种工作,和《警钟》相辅而行,真是相得益彰。从前说“开通民智”,现在说“唤起民众”,这正是教育者的责任。在这抗战时期,教育者这种责任,尤其重大。可惜许多教育者忽略了这种责任。你们诸位这样孜孜不懈的努力,实在是我们教育的好榜样。我说教育者,也包括着文艺工作者。你们诸位确是站好了教育的岗位和文艺的岗位,将来的影响一定很大。大城市的人应该看着你们诸位的榜样,鞭策着自己向前去。

敬祝

进步!

朱自清

一九四〇年六月二十六日 昆明

▶▶▶家书背后

1940年,战火的阴影笼罩中国。正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朱自清(1898—1948)写下一封信,寄给了彭桂萼。

彭桂萼是边疆教育实践家、学者与爱国诗人,活跃于抗战时期的文艺和教育界。西南联大期间,他与朱自清等文艺前辈保持密切交往,并带领学生开展抗日宣传。在云南双江简易师范学校,他倡议成立“警钟文学社”,并主编《警钟》季刊。《警钟》以宣传抗日救亡为宗旨,刊登了大量唤醒后方民众反抗日本侵略的作品,朱自清本人也曾为《警钟》撰稿,以实际行动支持边区文艺事业。

在遥远的边区,一份刊物、一篇文字就是唤醒民众的火种。朱自清在信中称赞《警钟》是“精神的粮食”,也是“对外的喉舌”,是大城市人的榜样和鞭策。在他看来,文艺工作者也是教育者的一分子,肩负着唤起民众的责任。

1937年随清华大学南渡后,朱自清辗转来到昆明。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环境里,他曾以变卖衣物贴补家用,但他的文化担当与民族大义毫不动摇,坚持教学与写作。在西南联大,他继续开设中国文学史、古典诗文等课程,培养青年学子,并在课堂与文章中强调民族精神。与此同时,他把目光投向边区文艺事业,关切那些在艰难条件下仍努力办刊、写作的同道。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正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弦诵不辍”的精神写照。

(刘 峣)

张伯苓:

抗战停止之日,亦即三校复校之时

(1942年3月)

梦麟、月涵先生台鉴:

敬启者:苓年来宿疾时发,又加参政会驻会委员会不时开会,未能赴昆明协助校务,不胜歉仄。诸蒙偏劳,心感!心感!

太平洋战争爆发,暴日徒自速其败,云我与同盟国之最后胜利为期当不在远。而我抗战停止之日,亦即我三校复校之时。展望将来,弥感兴奋。

关于敝校复校事,拟先作人事上之准备。现时敝校教授人数在西南联大占全数不及十五分之一,较之敝校战前相去悬殊,将来复校必感才荒。前此因无急需,敝校遂未多聘新人。兹为复校计,不得不有所增聘,以为复校之准备。

先生爱护敝校素所铭感,且我三校本以往一贯合作之精神及将来互相协助之友谊,区区之意,定荷赞助。除详情请杨石先、黄子坚、陈序经三教授面商外,特此函达,至祈鼎力玉成,不胜感祷。

专此,顺颂教安

▶▶▶家书背后

1942年3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1876—1951)写信给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展望抗战胜利后的学校重建大业。

虽因宿疾和参政会事务未能常驻昆明,张伯苓却始终牵挂这所临时大学的命运。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侵略——“抗战停止之日,亦即我三校复校之时。”同时,他也敏锐地看到,抗战期间,大量师生流离失所,教育体制遭受重创,未来复校时势必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他主张提前增聘教授,未雨绸缪。

这封家书语气谦和,透出一位教育家深沉的忧虑与远见。“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校舍遭日军轰炸,张伯苓大义凛然:“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这种信念,与他在这封信中强调的“复校先育人”一脉相承。

自1938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以来,3位校长在联合办学中并肩携手,共同守护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完成历史使命,北大、清华复员北平,南开重建天津。面对师资短缺问题,各校积极延揽新进学者,并启用西南联大培养的青年教师以弥补空缺。

重读这封书信,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张伯苓的心声,更是3位校长共同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担当。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教育延续民族的精神与希望,共同支撑起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

(刘 峣)

浦江清:

被窝已自己能缝,袜子也自己能补

(1943年1月9日)

企罗:

多时未写信,因在研究所中赶一篇文章,即付学报出版之故。现文章已告一段落,可以闲谈了。闻上海生活甚高,我们这里也在高山尖儿上,在内地推为第一。公米到八百元一石。我们的薪津是原薪加生活津贴若干、再加米一石(折价),每月大约有千六七百元。但是一个人用度,每月超出千元。省则也要千元。

比较起来,教界人甚苦,而联大毕业生他们找到事情,往往薪水在老师之上。因为昆明有钱的人仍多,所以市面极繁荣。各种东西都有。三五牌纸烟在小摊上可得,白锡包等极不稀奇。联大教授们抽本地纸烟,每包二元五角,其劣可知。除粽子不见外,此地吃的东西,可说是样样都有。但是我们不能享受。在城中不免见了口馋,所以用钱便费,到乡下便一切断念。

我们在乡下及城里的包饭是每月五六百元,城里好些,每顿有肉,牛肉每斤十七元、比猪肉便宜一半,所以常吃红烧牛肉。乡下则每隔二天,有时候隔一天,吃一次肉。我除一天三顿饭外,每天早上吃一个或两个煮鸡蛋(每个一元五角),每晚八九点钟吃烤白薯一只(约二元),水果不能常吃,花生米则买生的自己炒,便宜不少。在营养上是可以的。

我们系里,一多最穷,其家尚维持一用人,乃是北方同出来的老妈子,年纪六十岁了,要推给别人也不容易。佩弦也穷,上次进城,检出一件皮袍、两样磁器付拍卖行。大概东西带在这里多的,还不要紧,卖去一个毯子,可以贴好几个月。一件皮大衣,要一万元以上,一部《辞海》可卖七八百元。

至于城里警报,偶或有之,但均不妨事。乡下更为安静。我的身体,还不能恢复到在上海时一样,因为福建带来的疟疾,余势尚在,有时疲劳后,要发小寒热。但比初到时,身体已好得多了。单人生活,颇有进步,例如被窝已自己能缝,袜子也自己能补,小衣服自己能洗,被单等则闻家老妈子洗。

另外,做菜也有点趣味想学,这里有人能做菜,唯仆人不听其指挥。要么自己动手,要么一切听他。想吃卤白菜、薰青豆等,此间无之。上次在一个南方粥店内吃过一次粥,两碗粥,两碟菜,一碟是油花生,一碟是素炒豆腐干青蚕豆等,一算账是廿三元!此间有新蚕豆上市,亦一奇也。

江清

▶▶▶家书背后

浦江清(1904—1957),上海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学识渊博、通贯中西。1936年,他和张企罗结为连理。1937—1945年间,浦江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战时关山阻隔,夫妻相聚甚少,情感交流主要诉诸纸笔。胜利后,浦江清和张企罗把两地书合在一起,后人珍藏至今,视为传家宝。

战时,浦江清关心忧思之事很多,上到国家前途、战局变化,下至亲人安康、儿女教育,都使他牵挂焦虑;再加上物价飞涨、薪水微薄,为了多给家里汇生活费,他又尽量克扣自己。然而,在家书中,他的用语却不乏幽默与亮色,清贫的生活在他笔下显得饶有情趣。这既是为了安慰妻子,更是因为他有崇高的理想与信念,那就是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文明必将绵延长久。

这封写于1943年1月9日的家书,呈现了当时的真实生活景象。当时是抗战相持后期,物价飞涨,知识分子入不敷出。当时米价已达每石800元,而教授们的月薪加津贴不过一千六七百元,维持基本生活便显拮据。在艰苦环境中,教授们不得不自力更生。浦江清提到的生活细节,反映了知识群体在战时的普遍处境,凸显出战火之下学者“困厄中自立”的风貌。

从浦江清的家书可以看出,即便研究环境简陋,爱国知识分子们依旧在战火中维持学术,守护精神火种。这正是西南联大精神的写照,也是深沉的家国担当。

(周姝芸)

蒋梦麟:

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

(1943年1月2日)

适之兄大鉴:

数月前上一书想已收到。兄卸职后,以行止一时未能决定,故未作函奉候。现闻兄尚有若干时勾留,未识任何工作?弟意兄可在美任教,暂维生活,此时似可不必急于回国,医言不宜高飞,何必冒此一险而强行。战后国家大事,即以文化教育而论,头绪纷繁,吾辈均须努力以赴之,以求成绩于百年之后。

兄在任五年,对于国家已有极大贡献,此时稍作休息,谁其能非之。联大苦撑五载,一切缘轨而行,吾辈自觉不满,而国中青年仍视为学府北辰,盛名之下,难付其实。图书缺乏,生活困苦(物价较战前涨百倍以上),在此情形之下,其退步非人力所可阻止。弟则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但精神上之不痛快总觉难免,有时不免痛责兄与雪艇、孟真之创联大之议。数月前在渝,孟真责我不管联大事。我说,不管者所以管也。但我三年以来,两年中著一本《书法之原理与技艺》,近月来著成第二册。其首册曰“书技”,次册曰“书艺”。自四二年一月起,夙兴夜寐,从事学习英文,亦稍觉进步,去年尽力精读,用字造句丝毫不肯放松,盖以书法而应用于文字也。

弟今五十八矣,以将近花甲之年,而雄心如此,得毋被人笑为愚而迂乎?然吾之用意,在立身教以启后学耳。吾家有长寿种,先严八十无疾而逝。近来卫生与医学进步,弟希望能至八十以上,或有二十余年可为国效力。以此二十余年中,以三事为目的。一弄书法,二办学校,三写英文(使西洋能真正了解中国);如精力就衰,先去写英文,继去学校,最后以书法终吾身。联大与弟个人之事,大致如此,愿与兄一商北大校事。

方针:以北大之向来一贯政策,并蔡先生治学立身之精神为基础,战后在北平创立一文史与自然科学之中心,而以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附之,而尤以文史为中心之中心。外国文:凡学生无论习何科,必通一外国语,而习国文者尤所必需。此点不必详说,而兄当与弟同意也。群性、个性均加以适当之训练。学科程度当加以严格之训练,以期一般程度之提高,不及格者饬令留级或退学。请美国大学在北大设讲座,并准派学生数人留学美国大学,而给以奖学金(Scholarship)。此事当与各大学个别接洽。此事请兄在美便中接洽,未识可行否?

此请旅安,并贺新禧

弟梦麟启

一月二日

▶▶▶家书背后

1943年初,正值抗战战略相持时期。1月2日,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同时与梅贻琦、张伯苓一道主持西南联大的蒋梦麟(1886—1964),写下了一封长信,寄往大洋彼岸的胡适。这封家书既是对朋友的关切之语,更是对民族教育命运的深沉思考。

蒋梦麟在信中劝慰胡适,战时国家大事纷繁,教育重建任务艰巨,希望胡适暂且留美,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蒋梦麟在信中坦言,西南联大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苦苦支撑,书籍稀缺,物价飞涨,师生生活困顿,自己也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他坚定着“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在困境之中,蒋梦麟依旧夙兴夜寐,学习英文,练习书法,希冀在有限的岁月里办好学校,通过英文写作使西方真正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他在信中为战后北大的复兴描绘了蓝图:以文史与自然科学为中心,辅之以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所有学生必须精通一门外语;强调群性与个性的培养;实行严格的学业考核;与美国大学建立联系,设立讲座并派遣留学生……这些设想,既延续了蔡元培时期北大的精神传统,又着眼于中西交流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战后国家大事……吾辈均须努力以赴之,以求成绩于百年之后。”这封书信让我们看到,一位教育家如何在战火中坚守,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胸怀长远,以百年为尺度思考民族教育的未来。

(刘 峣)

穆旦:

心中有物,良心所迫,不得不写一点东西

(1944年11月16日)

振湘:

你的信今日收到,真是意料之外的,你竟在贵阳了。你自到零陵,就不自主的来了个长途旅行,看你的信非常有现实性和戏剧性,一方面觉得有趣,一方面羡慕你的机遇,在这些被征同学中,你的变动该算最大,见闻最新。只要不死,(好在你还能逃难)我想一得休息,你会写下点什么来的。现在是,不是先有文学兴趣而写作,而是心中有物,良心所迫,不得不写一点东西的局势。

我们这边都谈论,关心,而且呈现动摇。很大的苦闷压在人的心上。前后左右都悲观,有了别国的光荣,更显得自己的不成。这一些,还是不去提它罢。

我还清楚记得那晚送别你在小馆和你吃水饺喝酒的情形。每次读你信,都和那情景一比,觉得真是差远了。你这一年真不算白过。你要去昆明,不知是否官派,如无必要,何不到渝一行?昆明和贵阳一样,有点紧张,你若到那里,又是掉在老生活圈子了。自然,你很怀念,我知道。

江瑞熙仍在金碧路426号德华行里住,他在机场作事。你以前来信,我都给他看过了。我曾给你往柳州寄一信,不知你看到否?

我的生活如常,每日工作不多,看看书,玩玩,很应了人们劝我“安定一下”的话。这里有《华声》半月刊是清华同学办的,你如有稿,可寄我转去。

望你多来信,写多点,我也好知道些外间变动。再谈了,祝好。

良铮

十一月十六日

▶▶▶家书背后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翻译家。1935年,穆旦考入清华大学;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昆明,发表了《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1940年,他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1942年,穆旦作出了投笔从戎的决定,响应国家“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任中校翻译官,奔赴缅甸抗日战场。后来,他根据入缅作战经历创作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阻滞的路》《活下去》等作品。

收信人唐振湘,又名唐怀,笔名白炼,1940—1944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法商学院,曾从军任翻译。1944年,抗战进入相持到反攻的关键阶段。知识分子们一方面承受着战局带来的不安,另一方面思索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回应民族苦难。穆旦在这一年的11月16日写给唐振湘的这封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产生。

穆旦回忆二人分别时场景,那是战乱中的温暖瞬间。然而一转眼,唐振湘已辗转漂泊,亲历动荡战事。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一代青年的缩影。青年们在苦闷中寻找出口,文学便是他们的战斗。穆旦的诗与信件,如子弹与号角,把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结。

(周姝芸)

感谢相关研究专家张曼菱、金富军、余浚、陈奇佳、易彬、龙美光襄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斯诺克大冷门!3大TOP16止步16强,世界冠军翻身,丁俊晖创纪录!

斯诺克大冷门!3大TOP16止步16强,世界冠军翻身,丁俊晖创纪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09-19 05:43:08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42岁相声演员修明炎去世,父母已不在,搭档发文悼念

极目新闻
2025-09-17 12:03:33
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岚已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岚已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澎湃新闻
2025-09-18 15:18:29
武大杨某某发声了!称回归正常生活,中国农大将其论文作反面教材

武大杨某某发声了!称回归正常生活,中国农大将其论文作反面教材

明月杂谈
2025-09-18 05:42:27
陈行甲罕见披露:前任女书记在天安门附近买了2套房……

陈行甲罕见披露:前任女书记在天安门附近买了2套房……

深度报
2025-08-11 22:07:11
妻子被日军折磨致死,他活捉日本军官后,当着他的面以牙还牙

妻子被日军折磨致死,他活捉日本军官后,当着他的面以牙还牙

孤雪傲梅
2024-11-23 10:30:16
网友生日当天被女友气疯!体内残留两个避孕套,称:个人卫生不好

网友生日当天被女友气疯!体内残留两个避孕套,称:个人卫生不好

第7情感
2025-08-18 13:08:19
“三傻女政客”之一,刚上任就逼中国复交,中方:先拿点诚意再说

“三傻女政客”之一,刚上任就逼中国复交,中方:先拿点诚意再说

猫眼观史
2025-09-17 23:16:35
文章近状曝光,不复往日嚣张气焰,亲切与路人合照,头发炸毛潦草

文章近状曝光,不复往日嚣张气焰,亲切与路人合照,头发炸毛潦草

我爱八卦娱q
2025-09-18 16:12:49
打脸曼联!废弃10号欧冠双响+世界波 获官方MVP 巴萨球迷排队道歉

打脸曼联!废弃10号欧冠双响+世界波 获官方MVP 巴萨球迷排队道歉

我爱英超
2025-09-19 05:19:15
不断挑拨离间,王曼昱“忍无可忍”,接受采访道出孙颖莎真实人品

不断挑拨离间,王曼昱“忍无可忍”,接受采访道出孙颖莎真实人品

千言娱乐记
2025-09-18 18:28:04
5699 元起,苹果 iPhone 17 / Pro 系列手机海南免税价格出炉

5699 元起,苹果 iPhone 17 / Pro 系列手机海南免税价格出炉

IT之家
2025-09-18 22:37:17
痛心!陈树棋因公牺牲,年仅27岁……

痛心!陈树棋因公牺牲,年仅27岁……

鲁中晨报
2025-09-18 13:35:18
妻子出轨被抓,丈夫趁机提出特殊要求,妻子求饶:办不到

妻子出轨被抓,丈夫趁机提出特殊要求,妻子求饶:办不到

七天故事集
2024-11-19 11:22:34
隆重仪式难掩分歧!王室招待特朗普,英美“各怀心事”

隆重仪式难掩分歧!王室招待特朗普,英美“各怀心事”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06:54:03
田径世锦赛|六破400米栏世界纪录后转项,麦克劳克林逼近400米人类极限

田径世锦赛|六破400米栏世界纪录后转项,麦克劳克林逼近400米人类极限

文汇报
2025-09-19 04:40:11
巴萨生涯欧冠联赛客场首秀梅开二度,拉什福德是队史第一人

巴萨生涯欧冠联赛客场首秀梅开二度,拉什福德是队史第一人

懂球帝
2025-09-19 05:40:09
尹波 | 无耻的底线在哪里?就在这个夜晚

尹波 | 无耻的底线在哪里?就在这个夜晚

去山野间追风
2025-09-18 10:40:47
重磅!华为公布多颗新昇腾芯片

重磅!华为公布多颗新昇腾芯片

观察者网
2025-09-18 11:08:06
挽救4个局点逆风翻盘!王祉怡2-0横扫世锦赛冠军,下场为队友复仇

挽救4个局点逆风翻盘!王祉怡2-0横扫世锦赛冠军,下场为队友复仇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8 14:06:33
2025-09-19 06:35:00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37818文章数 2005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四边形 性质 终极大总结!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亲子
本地
公开课

秋冬穿对红黄橙,温暖又高级

手机要闻

荣耀Magic8再曝,mini和Ultra年后发

亲子要闻

汇星海之光 护妇幼健康|2025年“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大连站即将启幕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