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第安人的建筑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200多处的玛雅文明遗址表明,玛雅人是极擅长建筑的民族。这些建筑的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和形式之多样化,使其在世界古代建筑之林中大放异彩。
在公元3世纪时,玛雅人的城市已形成相当规模,几乎所有的玛雅城市都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大城市则更有一系列花团锦簇的建筑物,其中心是巍峨的金字塔神庙,塔中有梯道,坛庙两边有巨大的宫殿和其他庙宇。有的城市还在四角建造了高耸的台楼和坚实的碉堡以及炫耀战功的纪念馆,此外还有一些别致的建筑物,如修女门、长围墙、球场、卫城等。建筑群布局整齐和谐,坛庙环立,中心建有广场,气度恢宏。
位于中墨西哥的特迪华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鼎盛时期的人口达10万人,现存特迪华堪遗址所占面积亦达数十平方公里。在这个城市中最雄伟的建筑物是宫殿和庙宇。这些建筑物由方形石块筑成,用水泥灌缝,墙上抹灰,全城的地面都是用石膏板铺成的。该城的太阳金字塔由生砖砌成,用石板砌面,底宽210米,高60米。在太阳金字塔附近有一些云母片做地板的房屋,墙上有璧画,画面为持棒玩球、仪式场面和神话题材等。还有用磨光的斑岩和软玉雕刻成的动物形状的神像作为装饰。特迪华堪无疑是当时的祭祀中心,即使在特迪华堪被攻陷荒芜之后,若干世纪之后的阿兹特克人仍将之尊为"众神之城",他们的国王也到废墟朝圣。
蒂卡尔遗址位于危地马拉东北部,是玛雅地区中央低地的主要古典期文化中心。其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居民约4万。城中央是祭祀行政管理中心,就地势筑成高台,众多的金字塔式台庙、宫殿、官署等构成复杂的建筑群。其中4号金字塔式台庙高75米,是现存玛雅地区的最高建筑物。这些台庙以土石为中心,表面复盖精刻石块。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遗址,其城区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这里的金字塔台庙较蒂卡尔遗址的更加精美,台顶神殿有大量浮雕。科潘是玛雅文明的学术中心,许多建筑遗迹同天文、历法等学术活动有关。建筑物石刻记录着举行有关数学和玛雅历法的会议。在一座台庙的阶梯表面,自下至上刻有2500个文字符号,被称作"象形文字梯道",是现存玛雅文明的最长铭刻。
金字塔是玛雅人建筑代表作,现存的金字塔多数是用于祭祀的坛庙。金字塔内部填以泥土,外壳用石块垒砌而成。有些金字塔表面镶以石膏板式涂以石膏浆。玛雅地区有多处金字塔,其中两处最为宏大。一处是尤卡坦半岛上的15层坛庙金字塔,建造于公元4世纪,高达60公尺,在其第1、5、8、11层各建一石室。整个坛庙是用几万块每块重达1吨的花岗岩堆砌而成的。
另一处是奇阵-伊查的9层坛庙金字塔,高29公尺,每边宽55公尺,四边各有90级梯道从地面直达塔顶。不同时期的金字塔有不同的风格,古典初期,塔坡度较缓,层阶明显,许多地方刻上了象形文字。古典中期,金字塔层阶渐不明显,整个塔身呈锥体形,阶梯坡度越来越陡。古典末期,金字塔又逐渐恢复到最初的样子,体积加大,阶梯坡度也转缓。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玛雅的金字塔只是供祭祀用的坛庙,而不是古代埃及那样为法老的陵墓。后来在帕伦克遗址的一座金字塔顶端的神殿里偶然发现王墓,死者葬于石棺之中,墓穴外侧有陪葬者。这一发现首次证明玛雅文明的金字塔坛庙有的同时亦为国王陵墓。
同玛雅人一样,在没有现代土木工程所必须的工具和材料的条件下,印加人显示了高超的建筑本领。为了征服干旱的沙漠和峻峭多石的高山,他们建造了导水管和灌溉系统;他们修路筑桥和建筑城堡以满足军事上的需要。
印加帝国建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在秘鲁至智利之间的沿海地区纵横交错,干线总长达7000英里。其主要干线为两条,一条在高地,另一条沿着海岸,两条干线之间有许多支线互相沟通。这些道路专为行人和骆马而设(古代印第安人没有任何带轮的交通工具),路的宽度因地势而不同。山上的道路往往穿凿峭壁而过,沿海的道路则笔直地穿过沙漠和灌木林。印加人在高地的公路系统中建造了许多吊桥。这些吊桥是用藤编成的粗缆吊在峡谷两岸的石墩上,藤缆两边编以绳网,中间铺上木板而成的。印加人建造这一庞大的公路系统类似古代罗马公路,它们不是为了经济和贸易,而是为了征服和管理。为了使官方交通畅通无阻,平民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获准使用。
为了战争上的需要,印加人大量建筑城堡。如萨克沙瓦曼堡垒是印加人为保卫其首都库斯科而建的。该堡垒的城墙为巨大的之字形石墙,有66个突出的锐角,以使守军可以交叉的方向攻击,使攻城者腹背受敌。这座要塞有3重石墙,一级比一级高,围着城楼和碉堡,总高约60尺,连绵近1公里。石墙是用切凿得很精确的石块砌成,有些石块高达20英尺,重达100顿。尽管这项工程所用的石块大部分是就地开采,但是从各地征集的20多万民工用了大约90年时间才建成这座要塞,印加的巨大石造建筑物往往是由巨大的多边形石块交错接搭而成的,每块石头都经过细心的削凿,以致在石块间的接缝至今连刀片也无法插入。这种建筑物极为坚固,抵御住了千百年间经常发生的地震。
印加人在安第斯山上建造了马乔皮克城。马乔皮克城建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狭窄山脊上,面积超过100英亩,其布局和结构显示出建造者的创造力。山顶开采的花岗岩用以建房,石墙和广场;开凿后的岩石成为平坦的地基,其上又建起宏伟的建筑物。削凿岩石或石块砌成的阶梯将宫殿、庙宇、军营、民房联系起来。为了使该城自给自足,地势较低的山坡开成一排排狭窄的梯田,这些梯田的挡土墙战时则可成为低御攻击的多重防线。现代人很难想像印加人主要靠石制工具,又没有车辆运输巨石,竟然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建筑。更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是,印加人在没有任何类型书写文字的条件下,居然能够完成巨大工程的测量和设计。
印加人帮助记忆的方法是结绳记事,而这种方法不过是仅能标明数目以及物体的名称而已。有关工程的资料和数据都只能靠个人的记忆和个人之间的交流和传递。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