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3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从入院到抢救,仅仅半天时间。
67岁的李老先生(化名)因为胸闷气短来到医院检查,以为只是老毛病犯了。可血液检查一出,医生脸色一变:肝酶飙升,血小板骤降,怀疑有药物性肝损伤和出血倾向。
医生细问之下才得知,李老先生已经连续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3年多了,期间从未复查肝功能,也未做过药物评估。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最近出现了牙龈出血、皮肤淤斑,却没当回事。
所幸发现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后,李老先生恢复良好。但医生也提醒:长期服药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知道何时该停、何时该查、何时该换药。
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保命组合”
很多中老年人家中都有这两种药,一个是抗血小板药,一个是降脂药。医生常常将它们联合使用,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常用于预防心梗、中风。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两种药的确能救命,研究显示,长期规范使用能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30%。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吃;也不是吃了就万事无忧。
二、长期吃这两种药,出现这3种表现要警惕
不少人以为,药物副作用都是“个别现象”,自己吃几年没事,就不会出问题。但医生提醒:副作用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日积月累。
尤其是以下三种表现,如果你正在吃阿司匹林或阿托伐他汀,一定要引起警惕:
1. 皮肤莫名淤青、牙龈出血、黑便
这是阿司匹林最典型的副作用之一。它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来防止血栓,但也会影响正常止血功能。一旦剂量过大或身体代谢变差,出血风险会明显升高。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明确指出: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需权衡风险与获益,不能自行长期服用。
如果出现容易淤青、刷牙出血、便血或呕血等情况,应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2. 持续乏力、恶心、右上腹隐痛
这是阿托伐他汀可能引起的肝功能损伤信号。
他汀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在降脂的同时也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轻则肝酶异常,重则药物性肝炎或肝功能衰竭。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是刚开始服药的前6个月。
如果你感觉体力下降明显、饭量减少、腹部不适,尤其是右上腹隐隐作痛,务必及时查肝功能。
3. 肌肉酸痛、乏力,甚至小便变茶色
这不是普通“劳累”,而是横纹肌溶解的前兆。
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出现,后果极其严重。尤其是阿托伐他汀,与某些抗生素或降压药合用时,风险会大大增加。
横纹肌溶解严重时会导致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典型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小便颜色变深,类似“酱油色”。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三、不是所有人都该吃,也不是一吃就是一辈子
很多人以为这两种药是“终身药”,其实并非如此。
阿司匹林的适用条件非常严格
根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最新指南,不建议低风险者用于一级预防。65岁以上、有消化道溃疡史、出血倾向的人,应慎用阿司匹林。
如果只是“胆固醇稍高”,或者“家中有人得过心脏病”,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吃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也不是人人都需要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以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指标。并且,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也决定是否需要用药。
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干预应始终放在第一位。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有时比吃药更有效。
四、如何安全服用这两种药?牢记这几点
既然药物有风险,那是不是就不该吃?当然不是。关键是:如何吃得安全、吃得科学。
定期复查不可少:服药期间必须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 出现异常及时沟通:不要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任何不适应第一时间和医生沟通。 避免“药物叠加风险”:有些药物会与阿司匹林或他汀产生相互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服药前请务必告知医生。 饮食生活也要配合:控制油脂摄入、减少酒精、规律作息,才能让药效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药物本无错,错的是对药物的“掉以轻心”。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确实是许多中老年人健康的“守门人”。但如果忽视定期监测、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它们也可能变成“隐形杀手”。
任何药物的长期使用,都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动态观察的基础上。
别等出事了才后悔,别让“救命药”变成“伤身药”。
参考资料:《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更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