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脑卒中常见功能障碍的中西医融合调控康复技术、全息智能评价系统及数智大模型平台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启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医药、康复医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论证项目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智能康复的深度融合。
我校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光教授,项目责任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彭军副校长,本次指导专家组组长河北工业大学郭士杰教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周谋望教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处(中医药综合协调处)聂爱国副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史清江教授,以及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吴焕淦教授等近20位跨领域专家出席本次启动会,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中西医融合”的项目特色。
本次会议由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东升教授主持。徐建光致开幕词,他强调,脑卒中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主战场,项目将以“中西医融合+智能化”为核心路径,以疗效为核心目标,探索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一项“方向正确、格局高远”的系统性工程。
会议期间,项目总负责人,我校路建伟研究员和各课题组负责人围绕项目总体设计、实施路径及技术创新进行系统汇报。路建伟研究员介绍,本项目聚焦脑卒中康复领域,探索中西医融合与AI技术的深度耦合,将通过“中医药康复特色干预+智能化评估+人工智能模型”三位一体的技术路径,构建覆盖脑卒中全周期的康复干预与评价体系,推动成果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转化潜力的“中国方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东岩教授、我校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吴佳佳副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亚锋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晨副研究员以及路建伟研究员围绕中医康复干预技术、中西医融合方案、智能评价系统、数智评估平台、AI大模型构建等关键方向,展示了项目全周期闭环的技术架构与实施路径。多位权威专家对五个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最后,郭士杰进行总结,提出三点共识性建议:一是坚持临床导向,以患者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为最终评价指标;二是加强跨学科协作:实现医工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关;三是注重国际视野,在技术研发和成果发布中对标国际标准,积极探索“康复医学中国方案”的全球影响力。
本项目由我校牵头,联合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国民集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立影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围绕脑卒中康复方向,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干预手段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智能设备研发等前沿技术,力争在中医药现代化与智能康复融合方面取得标志性突破。
供稿:科技处、康复医学院
图片:科技处、康复医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