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9年”南斯拉夫电影《内雷特瓦河战役》讲述游击队的故事

0
分享至

内雷特瓦河战役 Bitka na Neretvi(1969)豆瓣评分7.2。



这是南斯拉夫最高预算的电影,其中顺便说一句,谢尔盖·邦达尔丘克也参演了。影片讲述了德军的“白色”行动,该行动的目标是在1943年初消灭约有4500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大部队,其中还包括伤员和伤寒病人。游击队被包围在波斯尼亚“内雷特瓦河”谷地,对他们投入了德军、意大利军,以及克罗地亚“乌斯塔沙”部队(剧情里光他们就有1.8万人),还有塞尔维亚“切特尼克”。剧情没必要多复述——大家看完电影后自会有自己的评价。这里重点讲一些技术细节。



游击队机枪手与MG-42。电影剧照



马丁(邦达尔丘克饰)亲自操纵高射炮开火。剧照







游击队员们。剧照



游击队指挥官。剧照

在影片中,游击队毫无疑问是最令人好感的角色。邦达尔丘克饰演游击队炮兵指挥官马丁。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约瑟普·布罗兹·铁托,虽然在当时的真实历史里正是他指挥了这些游击队。这样的安排很特别——另一方面,影片拍摄时铁托还在世(1980年才去世),直接把他搬上银幕显然不太方便,万一让他觉得不满呢?另外,游击队里还有一个疯狂的角色——博什科。



德军将军洛林。剧照



洛林将军主持的会议。剧照



国防军上校克兰策(注意他的伪装服)。剧照



国防军上校克兰策。剧照

虽然德军在南斯拉夫确实犯下了许多暴行,但影片里他们被刻画得相当中规中矩,没有带有太多偏见。尽管如此,洛林将军还是下达了“不准俘虏”的命令。尤其是国防军上校克兰策(由德国演员哈迪·克吕格饰演)被塑造得相当人性化,他是负责进攻游击队的人。



意大利上校和米凯莱·里瓦上尉。影片剧照



意大利将军莫雷利。影片剧照



意大利将军莫雷利。影片剧照



意大利将军莫雷利。影片剧照



意大利人。影片剧照

影片中的意大利人被描绘得像十足的小丑。在影片开头,意大利将军莫雷利和他的军官们甚至迟到了原本要讨论对铁托游击队作战行动的联合会议。结果不得不由德军将军洛林亲自给意大利人分配任务,而此时德军军官和“乌斯塔沙”指挥官早就已经离开了。这完全是不尊重。至于那些士兵,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和谁作战。













意大利人。影片剧照

意大利人穿得花里胡哨,像鹦鹉一样——头盔上插着羽毛,或者戴着带羽毛的高山猎兵帽,还披着斗篷。难道是阿尔卑斯山猎兵吗?不过,这种“化装舞会”式的打扮并没有帮到他们——在普罗佐尔镇,他们惊慌失措地逃跑,丢下了装备、武器和头盔。而后来在雅布洛涅茨附近,所有幸存的意大利人,包括将军莫雷利在内,全都成了俘虏。莫雷利因羞愧难当,用事先藏好的小手枪自尽了。



米凯莱·里瓦上尉和他的士兵。影片剧照



小士兵。影片剧照



米凯莱·里瓦上尉。影片剧照

至于那位意大利炮兵上尉米凯莱·里瓦,他干脆投靠了游击队!他成了游击队轻型火炮的指挥官,不过却拒绝向自己人——也就是意大利人开火,即便是在被威胁处决的情况下。但对德国人嘛——那就没问题!剧情里有个地方我没太明白:总有个小士兵跟着他,对他怀有最温柔的感情——难道说他是“那类人”?他的这个“战友”最终也和上尉一起向游击队投降了。





















塞尔维亚“切特尼克”。影片剧照

影片中的塞尔维亚“切特尼克”被描绘成一支野性的哥萨克般的队伍:骑着马,留着大胡子,戴着高筒皮帽,甚至还有神父充当政治委员。倒是他们的指挥官——一名上校——是干干净净的光脸。影片结尾时,这位上校在遭到游击队伏击时,被自己人——一名“切特尼克”射杀。顺便说一句,他们之所以陷入伏击,也完全是愚蠢所致:大摇大摆地一群人乱走,既没有侦察也没有战斗警戒,于是就被逮了个正着。陪伴“切特尼克”的,还有一名参议员,身份相当于政治委员,代表的则是国王陛下——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



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在鼓声中发动进攻。影片剧照



“乌斯塔沙”指挥官在德国将军洛林的会议上。影片剧照



一名“乌斯塔沙”士兵,手持德国冲锋枪MP-28。影片剧照



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处决平民。影片剧照

克罗地亚“乌斯塔沙”表现得更有组织性,他们不像“切特尼克”那样单干,而是与德军协同行动。但他们居然在进攻时敲鼓助威!当然,鼓手不是像“拿破仑战争”时期那样走在队伍最前面,而是躲在灌木丛里,用鼓点来鼓舞士气。不过“乌斯塔沙”的作战能力并不怎么样,却详细表现了他们对平民百姓的残暴行为。



游击队使用缴获的武器——德国MG-42机枪、德国MP-40冲锋枪和意大利贝雷塔M1938冲锋枪。影片剧照



机枪 MG-42(弹链供弹)。影片剧照



一名游击队员手持意大利“贝雷塔 M1938/42”冲锋枪。影片剧照



另一名游击队员手持意大利“贝雷塔 M1938/42”冲锋枪。影片剧照



疯癫的游击队员博什科手持意大利“贝雷塔 M1938”冲锋枪。影片剧照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当时的历史性轻武器,其中甚至包括在苏联电影里几乎见不到的意大利武器。可以看到德国的 MG-34、MG-42 机枪,MP-40 型冲锋枪,毛瑟步枪;而在意大利武器方面,则出现了“贝雷塔 M1938”和“贝雷塔 M1938/42”冲锋枪。游击队员的武装极其多样化。



德军士兵持 MP-41 冲锋枪。影片剧照

德军装备了毛瑟卡宾枪、MP-40 冲锋枪,但至少有人被发现使用 MP-41。



“切特尼克”武装分子手持意大利“贝雷塔 M1938/42”冲锋枪。影片剧照



“切特尼克”武装分子手持 MP-40 冲锋枪。影片剧照



游击队员手持毛瑟卡宾枪。影片剧照



“切特尼克”武装分子手持毛瑟卡宾枪。影片剧照



机枪 MG-34。影片剧照

塞尔维亚“切特尼克”武装配备了德制和意大利武器,而克罗地亚的“乌斯塔沙”则主要装备德制武器。





意大利布雷达1930年式机枪。影片剧照



1942年,黑山“切特尼克”武装士兵持有Breda 30机枪。



加拿大战争博物馆的 Breda 30 机枪

影片中意大利人手里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武器样品——1930年式布雷达轻机枪。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弹药必须涂油才能保证自动机正常工作;采用闭锁状态下的射击方式,因此当枪管过热时会自己走火;而且它的弹匣是固定的,只能向一侧翻开装填。在剧照中,机枪手正好握着翻到一边的布雷达机枪弹匣。顺便说一句,如果弹匣损坏,这挺机枪就完全无法使用。















德军50毫米反坦克炮 PaK-38。影片剧照

南斯拉夫的电影人手里有不少德军的50毫米 PaK-38 反坦克炮。有意思的是,在电影里这些炮被分配给了游击队。实际上,游击队直到和红军会合之后才开始接收苏联武器,在那之前他们主要依靠缴获的德意装备。影片里游击队把火炮成排摆放在开阔地上,对着“电影里的德国人”齐射,这显然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在部分炮管上还能看到画着的名字。



游击队员用雪擦炮管。影片剧照

一个有趣的场景是:火炮因连续开火而过热,游击队员临时用雪擦拭炮管降温。嗯,这招有效果吗?









游击队装备的德制105毫米 leFH18 榴弹炮。影片剧照

在电影中,游击队和德军还都出现了德制105毫米 leFH18 榴弹炮。







苏联 85 毫米高射炮被推下悬崖。影片剧照

有趣的是,在电影中,当南斯拉夫游击队为了“轻装”渡河而把德军火炮推入河里时,镜头中掉下悬崖的却不是德军的 Pak-40 或高射炮,而是苏联的 85 毫米高射炮和几门 45 毫米反坦克炮。显然,德军火炮对道具组来说更有价值,不舍得毁坏。



推下悬崖的无发动机卡车。影片剧照

顺便说一句,在同一场景里还推下了一辆卡车。可惜露了馅——卡车在坠落时引擎盖掉了下来,观众能清楚看到里面根本没有发动机。显然,这么宝贵的零件被剧组拆掉留作它用。这辆卡车其实是战后南斯拉夫生产的 TAM “先锋”卡车(1947–1962 年)。









德军 20 毫米 Flak 38 高射炮。影片剧照

影片的一大优点是出现了真正的德军高射炮——20 毫米四联装 Flak 38 和单管的 Flak 30。据说邦达尔丘克甚至亲自操作过单管炮射击,但这点不完全确定。















基于 T-34/85 的道具坦克。影片剧照

影片里出现了许多“德国”坦克,其实是基于苏联 T-34/85 改造的道具版本,而且是战后滚轮的改进型。它们的粗糙程度完全像苏联战争片里那些“德国坦克”的翻版——车体和炮塔简单加装了几块竖直装甲板,外观十分简陋。有的 T-34/85 只在尾部做了些修改,假装成“豹式”。





T-34/85 坦克。影片剧照

有些 T-34/85 干脆毫不掩饰,直接原貌出镜,只是在车身上画了个德军铁十字。









“谢尔曼”扮演德军坦克。影片剧照

不过,除了这些基于 T-34/85 的糟糕道具之外,影片里居然还有美制 M4A2(76)W “谢尔曼”来扮演德军坦克!这倒是相当罕见的现象。剧情中甚至有一辆“谢尔曼”被推下悬崖(说是被击毁后堵塞山路,需要清除)。而影片的道具逻辑也很随意——先拍火炮打击一辆改造的 T-34/85,镜头一转,爆炸中的却是涂着铁十字的“谢尔曼”。

事实上,从 1944 年起南斯拉夫就开始接收苏联装备,但在 1948 年与苏联决裂后,这些供应中断。1948–1955 年期间,南斯拉夫只能依靠美国援助,获得了“谢尔曼”等多种美制坦克与自行火炮。



美制 M2 半履带车。影片剧照

有趣的是,如果在苏联电影里德军“半履带车”通常由苏制战后 BTR-152 充当,那么在这部南斯拉夫影片中使用的则是美制 M2/M3 半履带装甲车,甚至还有 M3 “斯考特”轮式装甲车。





道具装甲车。影片剧照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些道具装甲车,比如看上去像德军 Sd.Kfz.231 的仿制品。



道具 L6/40 坦克。影片剧照



带有苏制 45 毫米炮的道具 L6/40 坦克。影片剧照



道具 L6/40 坦克。影片剧照



背景中的道具装甲车。影片剧照

影片里的“意大利坦克”其实大多都是道具,只是简略出现在镜头中。比如有辆轻型坦克外形酷似意大利 L6/40,但仔细一看,底盘其实是普通履带拖拉机改的,炮塔里装的竟是苏联 45 毫米反坦克炮!此外,还能看到一些模糊的仿制装甲车。



背景中的道具意大利小坦克。影片剧照



道具意大利小坦克。影片剧照







道具意大利小坦克的底盘。影片剧照

“意大利军队”在电影里有不少仿制的 CV-33 小坦克,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底盘其实来自苏联的 DT-54 型拖拉机。整体上,这些道具效果还算凑合。









SOKO 522 教练机。影片剧照

影片里出现的“德军飞机”,其实是南斯拉夫生产的 SOKO 522 双座教练机(首飞 1955 年,退役 1978 年)。它搭载“普惠” R-1340-AN-1 Wasp 发动机。顺便一提,这种飞机也曾出现在另一部南斯拉夫电影《凯利的英雄》(1970 年)中。

总体来说,剧组在道具方面还是很用心的,只是基于 T-34/85 改造的“德军坦克”实在太糟糕,而其他装备和武器的表现则显得相当自然。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金发碧眼: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金发碧眼: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环球时报国际
2025-09-16 12:27:20
重磅!越南宣布大转折:从“跟跑”到“领跑”,苏林释放重大信号!

重磅!越南宣布大转折:从“跟跑”到“领跑”,苏林释放重大信号!

缅甸中文网
2025-09-18 13:15:07
如果在澳门赌场赢了500万,突然收手不玩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在澳门赌场赢了500万,突然收手不玩了,会有什么后果?

冰雅忆史
2025-09-17 08:47:46
俄罗斯女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俄罗斯女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5-09-17 16:05:56
李双江现身新疆,和小27岁妻子同框状态好,曝李天一去维也纳留学

李双江现身新疆,和小27岁妻子同框状态好,曝李天一去维也纳留学

麦大人
2025-09-18 15:30:51
经纪人:质疑多纳鲁马脚下技术是哗众取宠,就连梅罗都会被喷

经纪人:质疑多纳鲁马脚下技术是哗众取宠,就连梅罗都会被喷

雷速体育
2025-09-18 10:47:16
员工深夜家中死亡,被伪造成工伤骗100万补助未遂!温州一鞋企老板、死者妻子等6人被行拘

员工深夜家中死亡,被伪造成工伤骗100万补助未遂!温州一鞋企老板、死者妻子等6人被行拘

极目新闻
2025-09-18 10:10:55
卡塔尔发逮捕令:内塔尼亚胡若进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他将被逮捕

卡塔尔发逮捕令:内塔尼亚胡若进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他将被逮捕

阿龙聊军事
2025-09-18 05:00:50
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亚哥谈古论今
2025-09-06 17:38:41
以色列10余万士兵集结,加沙城45平方公里能否守住?

以色列10余万士兵集结,加沙城45平方公里能否守住?

上观新闻
2025-09-17 20:48:04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中波双方谈完,波兰当着全球公布重大喜讯,欧盟:为何运气如此好

南权先生
2025-09-18 14:35:05
内塔尼亚胡不装了,放话要报复中国,中方的回应,给美以提了个醒

内塔尼亚胡不装了,放话要报复中国,中方的回应,给美以提了个醒

爱意随风起呀
2025-09-18 14:17:06
预制菜风波扩散:绿茶被曝撤下“现做”招牌,海底捞标注“部分预加工”

预制菜风波扩散:绿茶被曝撤下“现做”招牌,海底捞标注“部分预加工”

界面新闻
2025-09-18 10:43:30
短短2年时间,砸神像,号称八字最硬的网红,面相却变了

短短2年时间,砸神像,号称八字最硬的网红,面相却变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8-02 15:12:06
难以置信,网传十八线的小县城,到处都是一千多工资的工作

难以置信,网传十八线的小县城,到处都是一千多工资的工作

笔尖下的人生
2025-09-17 16:23:18
月入3万程序员被按摩女收入“碾压”,打工人尊严何在?

月入3万程序员被按摩女收入“碾压”,打工人尊严何在?

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2025-09-14 21:47:22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挪威Talk
2025-09-18 13:23:27
珠海台风预警生效!登陆地最新预测→

珠海台风预警生效!登陆地最新预测→

鲁中晨报
2025-09-18 10:19:03
大瓜!董璇打舌钉引爆热搜!表面是贤妻良母,私底下竟然玩得那么花

大瓜!董璇打舌钉引爆热搜!表面是贤妻良母,私底下竟然玩得那么花

扒星人
2025-08-11 20:08:08
1987年,湖南媒体揭发一公司白酒掺水,却被省市领导指责为多管闲事,结局如何

1987年,湖南媒体揭发一公司白酒掺水,却被省市领导指责为多管闲事,结局如何

阿莱美食汇
2025-09-18 06:55:16
2025-09-18 16:39:00
胡侃杂史 incentive-icons
胡侃杂史
中外军事科技与古代历史以及冷热兵器
1911文章数 4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财经要闻

中企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房产
数码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苹果 iPhone 17 / Pro 系列首批预售新机已发货,明日正式发售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数码要闻

罗技 G 推出 G321 / Astro A20 X 耳机,分别面向 PC / 主机游戏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