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3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中,玫瑰与马蹄莲依数字指令茁壮生长。而随着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美丽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支撑。
优质率超80%,全链条数字化驱动“美丽经济”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100亩,配备了先进的高原玫瑰数字化智能种植系统。该产业园致力于打造高附加值花卉的规模化生产以及资源集约型农业,其中种植的玫瑰鲜切花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彩色马蹄莲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万平方米。
在智能温室中,每一株花卉的生长全程实现“可测可控”。开屏新闻记者了解到,园区打造的智能温室系统配备了Priva计算机自控系统、水肥一体化循环设备、无土栽培基质等高科技设施,可实时采集植株生长环境数据,经由后台系统智能分析后,再由桁架轨道通风、高压喷雾、二氧化碳补充等环境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温度、光照、水肥等生长要素。这种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实现了玫瑰鲜切花丰产期200—250枝/平方米、A级以上优质率超80%,生产效益较全省平均水平高30%。自2020年投产以来,园区已产出鲜切花近1.2亿枝,产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国家。”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水肥环控管理人员高峰说。
据介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园区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数字体系:水肥系统通过闭路循环实现营养液精准滴灌,废水回收率达40%;环境控制系统使生产参数智能化准确率不低于90%;未来还将搭建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的数字花卉平台,覆盖种业、种植、市场全环节,为产业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同时,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引进永生花加工、玫瑰精油提取、菊花酱生产等企业,开发24类126个玫瑰伴手礼单品,2024年菊花酱年销售额837万元,推动“一产筑基、二产延链、三产增值”的产业格局成型。
织密“防护网”,网络安全机制护航智能种植
依托独特高原气候与前沿数字技术,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以智能温室、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为核心,打造集花卉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群,不仅推动鲜切花远销国内外,更带动群众增收与乡村振兴。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生产安全。”自建设之初,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便为每个种植区域都部署了独立专网,处理器也采用独立配置,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部网络对系统的潜在影响。同时,在全面部署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园区所有生产数据、设备调控,如环控设备,水肥设备等,指令均通过加密传输与身份认证机制进行管理,有效抵御外部网络攻击,确保花卉生产全程安全可控。
走进产业园的控制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控制中心的设备除了必要的系统软件之外,禁止安装任何其他应用程序,以从源头上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并防止因下载含有病毒的程序而影响系统稳定性。”高峰表示,局域网的布局构建了一个物理隔离的屏障,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此外,在数据管理方面,园区实施了分级分类保护机制。客户信息由销售端单独管理,种植端不涉及客户信息。而生产端的环境数据、水肥参数、农药配比等核心数据,也与采购端和销售端实行隔离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承担数据保密主体责任,全体员工恪守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共同维护数据安全。这种“数据赋能+安全护航”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为现代农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将构建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丽江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可实现覆盖花卉产业种业端、种植生产端、市场端和服务端的数字化管控,借助智能算法提供精准生产决策支持,同时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技服务网络,为丽江花卉产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传统花卉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