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那会儿,冀中平原上日子真不好过,日本鬼子来了之后就把这儿搞得鸡飞狗跳。岗村宁次这家伙,1941年7月接手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位置,就开始大张旗鼓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这政策不是他头一个想出来的,早几年多田骏就有点苗头,但冈村宁次上台后直接推到极致。他指挥5个师团加6个混成旅团,总共7万多人,在冀中平原上拉网式扫荡,修了1783座炮楼,挖了8878公里封锁沟,还建了两万多公里公路,把6万平方公里的地儿切成2670块小块儿,每块儿都严严实实盯着。
老百姓想跑都跑不了,粮食被抢光,房子被烧掉,人被杀掉,平原上到处是无人区。冈村宁次这人下手狠,从不手软,他1944年还搞“一号作战”,调动部队对根据地大进攻,飞机坦克齐上阵,造成无数平民死伤。1945年日本投降他被抓,1949年审战犯,但1952年就放回去了,继续在日本教军事,1966年才死。这家伙的责任谁也推不掉,他的命令直接让冀中血流成河。
冀中平原本来是农家乐的地儿,地势平坦,没山没水,抗日军民藏身太难。日军一来,就用铁丝网和壕沟封锁,炮楼上重机枪日夜瞭望,一有动静就开火。老百姓为了活命,从1938年冬开始挖简单地洞藏身。先是野外挖浅坑,盖上土伪装,日军扫荡时钻进去躲。起初地道简单,就叫“蛤蟆蹲”,入口窄小,里面勉强蹲人,1941年秋王夫带着同志们在烧毁村落试挖,救了他们一命。但这玩意儿问题多,入口易发现,空间小,转身都费劲。王夫他们琢磨着加挖小洞,形成洞中洞结构,能多藏人,还放点水粮撑时间。这就是地道战的雏形,纯属老百姓在绝境中摸索出来的。
可地道战哪有电影里那么轻松?日军发现后更狠毒。1942年5月27日,定县北疃村惨案就是铁证。日军第59师团500多人包围村子,村里800多军民和伤兵早藏进王夫改进的地道里。日军搜不到人,先用炸药轰,地道深,黄土吸震,没炸塌。然后他们从车上搬80公斤毒气弹扔进去,催泪瓦斯和毒气混着,地道里空气瞬间变毒。村民咳嗽眼泪直流,用湿布捂鼻也挡不住,好多人窒息死掉。
冲出地道的被刺刀捅死,村里120户224人被杀,24户灭门。日军指挥官上坂胜带2000多人,用机枪大炮手榴弹加毒气,从四面围上来。幸存者后来爬出来,尸体摞着,井里扔满死人,血肉模糊。这案子冈村宁次负主要责任,他的五一大扫荡就是背景。北疃后,冀中军民明白,光藏不行,得改成能打的工事。蠡县游击队加瞭望孔和暗火力点,孔盖草丛,从里观察敌情,侧壁挖小洞藏枪榴弹,突然开火打敌人。冉庄那边发明阴阳道,入口连假通道塞炸药机关,日军闯进去触翻板掉坑或炸飞,真入口藏别处。
张森林1909年生在保定清苑冉庄,富裕农家出身,1938年春目睹日军暴行,秘密入党,当上村第一名党员和支部书记。1939年升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组织夜巡,藏粮食。1941年冬,他领导改造地道,村内干线支线户户相通,入口翻板机关。1942年他发明地雷阵和迷魂阵,入口埋雷连环爆,假入口死胡同布23处机关,敌人踩中炸飞或陷住。日军围村时,他指挥从侧孔射击,击中敌人腿肩。
冉庄地道长16公里,全靠他带头。张森林1942年牺牲,留遗诗“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李恒彪1928年生,冉庄人,父亲李九德母亲隋雅香早革命。1941年“六一五”惨案,日军屠村,他13岁帮母亲藏人抬伤员。1943年14岁入民兵,最小队员,训练用土枪射靶。1944年挖16公里地道网,用铁锹开支线。战斗中他和战友拼土炮,铁管裹布装火药,对准日军侦察机一炮击中坠落。1945年4月1日对山田大队,从射击孔扔榴弹,开枪转移口,打散敌人队列。这些人都是地道战的骨干,没他们,平原上早撑不住。
1937年日军占保定沧州石家庄,冀中铁路沿线城市全丢。1938年冬开始挖地洞,1939年初王夫在蠡县推广。1940年5月前,日军分区扫荡,洞穴救人但易暴露。1941年秋蛤蟆蹲出现,1942年冬到1943年底是萌芽期,二三四五区少数村挖单个洞。北疃惨案后,1943年春刘少奇听汇报,指示推广,冀中军区发文件,从当地实际出发。1943年年中,日军准备打通交通线,冀中兵力压缩,但地道继续扩。
保定皮里村游击队用地道打三天三夜,钻出偷袭,缴92式重机枪。张森林的地雷阵迷魂阵在那仗用上,敌人溃退。1944年冬,总长超1.2万公里,覆盖8000多村,主干宽一米,支线弯曲。里面设医疗站,油灯下做手术救伤员;兵工厂锤子叮当,产子弹榴弹简枪送前线。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根据地缩小1/3,人口从5000万减,但地道让游击区稳住。1943年文件明确,冀中要结合麻雀战爆破战地雷战用地道。
冈村宁次的三光政策让冀中成炼狱,1941年11月正式发文,制造无人区。日军不光烧杀抢,还用自行车机动,骑兵火车汽车拉网。平原上八路军缺隐蔽,只能地下拉网。由地窖土洞,到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地道出入口越来越隐蔽,日军怀疑有地道也难找。1940年后,冀中老百姓村村挖,八路军游击队用它打击日伪。到1943年,华北其他根据地也学,晋东北冀南晋东南鲁西沂蒙冀东全推开。但冀中是中心,早起步。地道战不是天上掉的,是敌人逼的,非挖不可。日军蚕食清剿进攻扫荡,地道给重击。配合爆炸运动武装斗争,纵横村落地下网,使日军寸步难行。
电影《地道战》1966年上映,把事儿拍得热血沸腾,但现实远没那么光鲜。灶台跳出开火那镜头,原型是李恒彪,他晚年常回忆土炮打飞机和败山田大队。电影取景冉庄唐庄李庄,高平村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以刘傻子为原型,他1963年访谈还保存。高平村挖地道炸炮楼,两昼夜通地道。任旭东导演两次亲历挖地道炸楼,从英雄村取材。但电影简化了血泪,800人毒死井里血肉,24户灭门,这些没拍。冀中地道3万里,设兵工厂,吕正操司令员重视,王耀南推广地雷战。
1945年抗日结束,地道填平部分,改仓库。遗址保存,冉庄纪念馆有张森林李连瑞李九德塑像。北疃烈士陵园记224死者。李德祥李庆祥王俊杰幸存者讲,鬼子放毒气死人摞人。冈村宁次逃审判,利用国共矛盾,回忆录还说三光是三不政策,推责。真实地道战,牺牲太多,冀中从根据地变游击区,人口锐减,但拖垮日伪主力。地道战是智慧抗争,平原上没屏障,只能地下掘生路。铭记这些,不是仇恨,是警醒。侵略者下场自有天收,冈村宁次那样的罪魁,早晚得记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