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睡得晚和睡得少哪个伤害大?专家:都会引发炎症反应

0
分享至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9月17日,“晚睡晚起引发全身炎症”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疑惑,偶尔熬夜、长期晚睡晚起,到底会不会让身体“发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短期睡眠不佳无关紧要,但长期睡眠失衡会让身体陷入慢性炎症风险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受访者供图

郭兮恒表示,长期存在睡眠问题会让炎症因子的负面效果不断积累,导致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

不少网友疑惑,“凌晨1点睡、7点起”和“凌晨3点睡、11点起”,哪种更伤身体。郭兮恒对此表示,两种情况对健康都有害,只是危害机制不同,且个体敏感度会影响危害程度。

“凌晨1点睡、7点起”的睡眠模式问题在于睡不够。成年人通常需要7~8小时的生理睡眠,如果因起床时间固定(7点起)而压缩睡眠至6小时,且入睡时间本身已延迟,远超最佳的晚上22~23点入睡窗口,长此以往会导致睡眠质量和效率下降,白天易出现困倦嗜睡、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凌晨3点睡、11点起”看似睡够8小时,但存在睡眠节律紊乱问题。白天的环境会严重干扰睡眠质量,阳光照射、社交活动、饮食需求等因素,都会让白天的睡眠无法像夜间那样高效、舒适。即便睡够时长,睡眠质量也会打折扣。长期睡眠节律后移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睡眠节律紊乱,进而诱发睡眠疾病。

郭兮恒提醒,人体作息受生物钟控制,调整能力有限。正确的调整方式是循序渐进,普通人调整作息通常需要1~2周,长期晚睡晚起者要想调整到规律作息,最长可能需要2个月,核心是让行为与生物钟逐步匹配,而非强行对抗。

此外,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有严重睡眠障碍的人,且属于“最后一道防线”。当睡眠障碍造成日常生活困扰时,不要擅自服药,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路军任上被查,6天前还曾公开出席活动

路军任上被查,6天前还曾公开出席活动

中国青年报
2025-11-18 20:50:08
2025年全球游客访问量最高的国家/地区

2025年全球游客访问量最高的国家/地区

常涤非观点
2025-11-13 09:11:17
“漏奶风”女装火了,比巴黎世家还炸裂!

“漏奶风”女装火了,比巴黎世家还炸裂!

首席品牌观察
2025-11-15 10:51:57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界面新闻
2025-11-17 17:26:00
连波波维奇都没办法对付,伦纳德才是联盟最聪明的诈骗犯

连波波维奇都没办法对付,伦纳德才是联盟最聪明的诈骗犯

大眼瞄世界
2025-11-18 21:39:28
43岁贾玲近照曝光,穿着打扮相当朴素,减肥效果保持的很好

43岁贾玲近照曝光,穿着打扮相当朴素,减肥效果保持的很好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9 00:56:05
上任1个月,刘小涛省长连赴苏北四城,透露什么信号?

上任1个月,刘小涛省长连赴苏北四城,透露什么信号?

创客公社-江苏第一创投媒体
2025-11-18 21:29:48
意媒:如果接受降薪,目前年薪600万欧的佩7可能与罗马续约

意媒:如果接受降薪,目前年薪600万欧的佩7可能与罗马续约

懂球帝
2025-11-19 01:05:09
刚刚,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刚刚,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1-18 16:38:44
中方昭告192国,琉球主权已定,日本自卫队叫板:已做好开火准备

中方昭告192国,琉球主权已定,日本自卫队叫板:已做好开火准备

林子说事
2025-11-19 00:46:04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扶苏聊历史
2025-10-26 11:35:03
王琦成功卫冕!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运动员包揽全运会男子链球前四名

王琦成功卫冕!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运动员包揽全运会男子链球前四名

扬子晚报
2025-11-18 23:19:34
你老公就在我旁边!

你老公就在我旁边!

果粉之家
2025-11-06 12:00:56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5-12 08:01:12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德云社烧饼妻子庆生,晒全家福,烧饼基因强大,三代人共用一张脸

德云社烧饼妻子庆生,晒全家福,烧饼基因强大,三代人共用一张脸

探长影视解说
2025-11-18 16:19:32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体坛八点半的那些事儿
2025-11-18 15:22:05
交易的味道,交易秃鹫们正围绕着国王队的这位球员转投其他球队

交易的味道,交易秃鹫们正围绕着国王队的这位球员转投其他球队

好火子
2025-11-19 01:05:12
胡春华发表署名文章

胡春华发表署名文章

社评
2025-10-31 10:11:37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凡知
2025-07-29 02:12:19
2025-11-19 07:28:49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incentive-icons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29972文章数 4285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手机要闻

骁龙8 Gen5处理器跑分首曝:多核超越骁龙8至尊版,是否值得期待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旅游要闻

不是香山胜香山!南湖镇千亩蓝莓红叶,解锁山东冬日顶流美景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