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济南市槐荫区经六路附近,一栋灰色建筑静静矗立。9月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栋建筑探访,是因为这栋建筑承载着侵华日军一段不为大众所知的罪恶历史。
建筑大门一侧墙壁上,悬挂着“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的铭牌。铭牌显示,该建筑于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侧门处,则悬挂着“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铭牌。
这栋建筑,由侵华日军专门修建,是侵华日军“1875部队”原驻地,是日军1875部队专门毒害、解剖中国人民的场所。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外部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铭牌
这座建筑宽数十米,大门口有高高的台阶,大门被铁皮封住透不出一丝光线。建筑虽只有三层,但层高很高,正面的墙上开着又窄又高的窗户,记者无法看到建筑内的情形。还有一层地下室,有的地下室窗户被砖或者木板从里面封住,有几间地下室窗户开着,蹲下向内看,里面一片漆黑,几乎什么也看不到。
地下室
不久前,济南市民王凯到现场凭吊,虽然没有进入大楼,他在门外拍下视频,记录这一历史铁证。17日,他向记者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我感到很震惊,这种事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仿佛都能听到,当时同胞们在里边的哀嚎和绝望。”小时候,王凯听说过这些民族伤痛的故事。最近,随着类似题材的电影上映,他开始认真地了解这些。
在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约11时30分许,记者得以进入这栋建筑内部。进入大门,墙壁、地板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左右各设一段长廊,长廊两侧,是一个又一个房间,房门呈深红色或者黄色,大部分贴上了封条,用粉笔写上了编号。据媒体报道,这所建筑有培植室、三个实验室、解剖室、动物室等等。
走廊
据新黄河报道,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宣教处处长李金凤介绍,这栋老楼的构造和日本731部队所用的实验室一模一样,建筑结构形式、立面造型、室内门窗制作、立面装饰手法等带有明显的日式建筑风格。
罄竹难书的731部队广为人所知,相比之下,日军1875部队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
公开报道显示,这支以代号命名的特殊部队,还有另一个名称——“济南防疫给水部”,它是侵华日军继731部队之后组建的第二支细菌部队。山东省档案馆9月15日发文介绍,日本战犯竹内丰(时任日军济南陆军医院军医中尉)笔供:从济南宪兵分队要来了十一名八路军俘虏,为了试验细菌战用的伤寒菌感染力,故用了九名八路军俘虏作了接种试验……进行了胆囊穿刺,采出胆汁,于(予)以培养,后将腹壁缝合,反之向静脉注入吗啡,将其杀害……
报道中,李金凤说:“这支部队于1938年到1945年间驻扎济南,共有100多人,名为防疫,实际上是用关押在济南‘新华院’战俘集中营的战俘做鼠疫、伤寒、霍乱等细菌实验,进行类似731部队的细菌战研究。”李金凤介绍,日军“济南防疫给水部”可以说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实验细菌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完全一样的另一支部队。
曾在1875部队担任中文翻译官的韩国人崔亨振回忆,实验对象不足时,日本的军医们就到附近村庄随便抓来中国民众进行实验。日军还对离部队8公里远的一个村子50多户300多名村民进行了霍乱病菌的人体实验,经过15天左右因霍乱死了20人后,就宣布这个村子为传染病发生地区,然后便观察防疫和治疗过程。
李金凤介绍,1875部队在鲁西北地区实行“霍乱作战”,该部队在山东鲁西地区的卫河流域临清、馆陶一带撒放了大量的霍乱病菌,还将制造的霍乱、鼠疫、伤寒、赤痢等细菌,派专人秘密送到日军部队和空军部队,要他们按命令去实施散发。
日军细菌战是在绝密状态下进行的,战争结束后又掩盖真相,致使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真相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细菌战犯在中国政府长期教育和政策感召下,主动交代了犯下的罪行,人们才知道鲁西北霍乱是日本细菌部队制造的特大惨案。
山东省档案馆在文中介绍,1953年至1955年,新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国内在押日本战犯开展全面调查审讯。众多日本战犯交代了包括鲁西细菌战在内的种种暴行。根据档案中日本战犯的笔供统计,这场细菌战造成鲁西一带20多个县受灾、超过40万人死亡,1500平方公里成为“无人区”。
“历史需要被铭记。”市民王凯说,铭记历史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字——自强。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