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碳排放,咱们第一反应跟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有关。
可你知道吗?在大海上跑的商船,藏得比谁都深,干的“污染事”可一点不少。
2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商船队向大气排放了10亿吨二氧化碳,这还不包括军用的船只!
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现在问题摆这儿了:要想拦着全球变暖,海运脱碳相当重要。
那咋让这些“海上大块头”少排碳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答案居然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
为啥海运碳排放拖到现在才被重视?
根子在管事儿的机构上——国际海事组织(IMO),这可是管全球海运规矩的“老大”。
以前IMO眼里,海运的头等大事不是减碳,是防漏油、防港口附近的空气污染。
毕竟商船烧的重质燃料油,漏了污染大海,排的硫氧化物、细颗粒物也能让沿海居民遭罪。
所以早年间,IMO的规矩全围着这些“眼前的污染”转,对二氧化碳这种“长期危害”根本没当回事。
2023年之前,想让海运减碳?唯一的办法就是“省燃料”!
比如让船开慢点、把船造得更大,这样每吨货的油耗能降点。
可架不住全球贸易越来越火,运的货越来越多,就算单船油耗降了,总碳排放还是没少。
更坑的是,有些“治污染”的办法,反而让气候问题更糟。
比如为了少排硫氧化物,有人改用液化天然气,结果天然气里的甲烷会漏出来,这玩意儿让全球变暖的劲儿,比二氧化碳还猛!
还有2020年,IMO要求船用柴油的硫氧化物少排80%,结果大气里的“降温小能手”(气溶胶)少了,全球变暖反而加速了。
你说这不是好心办坏事吗?
好在2023年之后,事儿终于有了转机。
IMO总算定了硬目标,2050年海运要实现净零排放,2030年、2040年还得有阶段性减排要求。
![]()
不光如此,2028年前还要搞“碳定价”,排碳超标的船东要被罚,提前脱碳的能拿奖励。
欧盟也没闲着,正把海运拉进自己的“碳交易体系”里。
这下子,光靠开慢船、造大船根本不够了,海运业必须搞“大变革”。
全球10万艘商船,不管是老船改造,还是新船建造,都得想新办法。
这时候,“风能”就成了香饽饽。
可能有人会问:风帆不是咱老掉牙的东西吗?现在的商船这么大,靠风还能推动?
还真能,而且现在的“风帆”早不是老祖宗那时候的布帆了!
现在的风帆主要分四种。
![]()
一种是“转子帆”,就是在甲板上装巨大的圆柱子,风吹过能产生推力,比如“巴高”号就用这个。
一种是“硬翼帆”,长得像飞机翅膀,材质、硬度都能调。
还有“风筝帆”,把大风筝系在船头,抓高空的风,高空风更稳、更有劲,还不占甲板空间,就是逆风的时候有点拉胯。
最后才是传统的“柔性帆”,跟老帆船的帆差不多。
这些技术里,既有老祖宗的智慧,又加了空气动力学、AI、自动化这些新科技,可不是简单的“复古”。
现在用风力辅助的船还不多,到2025年初也就50艘,四分之三是老船改造的,跟10万艘商船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
但架不住这市场长得快啊!效果也实打实。
老船改完,能少排5%-15%的碳,新船就更厉害了,2022年下水的“卡诺佩”号货船,专门运阿丽亚娜火箭部件,排放量比同类型的船少了三分之一!
这还只是“辅助动力”,要是以后风能成了主要动力,减排能到80%-90%。
到时候发动机只在进港口、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再配上脱碳燃料,零排放都不是梦!
更妙的是,风能不用像甲醇、氨这些替代燃料那样“生产”,直接抓就行。
虽然现在装风力系统要多花钱,但以后“碳定价”越来越严,烧高碳燃料的成本会越来越贵,算下来,装风能系统反而更划算。
而且风力推进还能减少水下噪音,避免螺旋桨伤着海洋生物,简直是一举多得。
![]()
说归说,风能想在海运脱碳里挑大梁,现在还有不少难题要解决。
成本,技术,船员,各个都是难题。
不过总的来说,海运脱碳已经走上了“快车道”,风能算是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
以后要想让这些“海上巨无霸”少排碳,既需要IMO、欧盟这些机构把规矩定好,也需要科学家把技术做精、把成本降下来,还得靠船东、船员愿意尝试新东西。
说不定再过十几年,咱们在海边看到的商船,不再是冒着黑烟的“油老虎”。
而是挂着各种新式风帆、靠风航行的“环保标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