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为何不肯原谅潘汉年?他做的一些事,让主席对他寒了心

0
分享至



1955年3月下旬,春雨刚歇,中南海勤政殿灯火通明,陈毅把一份厚厚的自述摆在毛主席桌上。 毛主席浏览几页,眉头紧锁,纸页翻动声打破寂静。文件署名:潘汉年。陈毅低声提醒:“他要求组织宽恕。” 仅半小时,毛主席写下批示,“此人从此不可信任”,随后将文件推开。批示像子弹,很快击中公安部。 4月3日,北京饭店。罗瑞卿宣读逮捕命令,潘汉年脸色发白。到此,昔日特工明星终被带走。许多人只知道结局,却忽略了始末。 他1906年生于江苏宜兴,家境宽裕,最早的理想是做作家。18岁加入创造社,写时评,笔锋犀利,连郭沫若都夸“年轻有锐气”。文坛如舞台,他却很快转场。 1931年顾顺章叛变,中央特科满目疮痍,急需新人。王明、博古想起了潘汉年。语言天赋、社交技巧,外加大胆细致,使他在隐蔽战线上混得风生水起。 上海滩、香港、粤北,到处有他的联络暗号。关露、黄慕兰、袁殊等人都听他指挥。日伪文件里,“潘某”被列为一级通缉对象,可见其分量。 1933年前后,他还受命去福建与十九路军谈判,又跑到广州摸陈济棠的底细。兵荒马乱,他穿西装出入高层酒会,白天谈笑,夜里发报,这种双面生活改变了他的性格,也磨薄了戒心。 但情报员的路少有纯粹。1935年他携密码本回国,却在上海停留,再晚数月才赴延安。张浩已把同份密码交出,这一犹豫被记录在案,没当回事,却埋下种子。 转折发生在1943年。李士群设宴,称日军已现败相,希望留后路。潘汉年原本只想探虚实,竟被临时拉去见汪精卫。会面时间不过十余分钟,却性质尖锐。 更棘手的是,国民党随后在《中央日报》公开此事。延安紧张,毛主席亲自起草社论反击。事后询问,潘汉年并未如实汇报,只说“无此事”。记录到此,文件封存。 十年过去,高岗、饶漱石案件引发一次大排查。胡均鹤落网供出密会详情。潘汉年慌了,写下长篇报告交陈毅。自述里,他解释当年两难:既想利用敌特,又怕被整风牵连。理由不少,唯独缺了“为什么隐瞒”这一句正面回答。 毛主席读后最在意的正是这个缺口。对于领袖而言,秘密会见可以讨论,欺瞒组织却触线。此后22年监禁,直到1977年去世,他没再见过中南海的灯光。1982年,党中央为其平反,功过姑且自有公论,但那张1955年的批示仍在档案里,冷冷昭示:隐瞒比错误更可怕。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2110文章数 15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