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扫码进群,与同行一起共话医事~
用药小妙招
本文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近日,湖北经视报道了一则案例:76岁的李婆婆右腿持续发麻、疼痛长达1年,步行不到100米就疼痛难忍。在炎热的三伏天穿着棉裤棉鞋,却仍觉腿部冰冷刺骨。就医后,医生发现其右拇指发黑、足部冰凉、股动脉搏动消失。经微创介入手术后,血供恢复,症状显著改善。
这一案例揭示了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隐蔽性与危险性。
股动脉是下肢血液供应的主干道,若发生闭塞(如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会导致下肢远端血供急剧减少,引发一系列症状:
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肌肉缺血出现疼痛,休息后缓解,李婆婆步行百米即需停下,正是典型表现。
静息痛与皮肤改变:病情加重时,即使静止也会疼痛,皮肤苍白、冰凉,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如李婆婆脚趾发黑)。
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感,易被误认为腰椎或关节问题,延误治疗。
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下肢动脉闭塞的主要诱因。这些因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或血栓,堵塞血管。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防:
控制慢性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果。
适度运动:散步、太极拳等轻中度运动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供。
若出现下肢冰凉、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可通过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股动脉闭塞,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抗凝药(如华法林)防止血栓扩大;扩血管药(如前列地尔)改善血流。
微创介入: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疏通血管,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高龄或体弱患者。
手术治疗:严重闭塞或介入失败时,需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旁路移植术重建血运。
别让“老寒腿”掩盖血管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护下肢“生命线”。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