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钢渣混凝土”成了天津楼市的热搜话题。
业主们很愤怒,正在寻求司法解决。
但网上相关的内容有些被删,有一说一,这些文章和视频更多是情绪宣泄,并没有说清楚真相。
为将此事调查透彻,我们采访了多位混凝土行业的专业人士。
本文只客观陈述事实。
先说一下,钢渣混凝土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也并不只有天津出现,包括京津冀。
2019年以前,混凝土中多使用海沙(河沙禁止开采)。
海沙含盐,受潮之后容易腐蚀钢筋,北方虽气候干燥,也会有隐患。
因此,2019年后,天津改为用人工沙取代海沙。
人工沙就是把石子粉碎当沙料用,颜色与普通沙子不一样,呈现深灰色。
有的原料商开始脑洞大开,把颜色接近的钢渣粉碎掺进去,很难分辨。
这些钢渣属于废料,成本极低。
这在2019-2021年间是一个多发现象。
使用钢渣混凝土后,陆续出现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天花板呈现密集恐惧症的“星空顶”。
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2022年之后混凝土搅拌站开始对原料严查。
这之后,这类现象成为个案。
这即为出现“钢渣混凝土”的始末。
实际会出现什么问题?
突出的现象,就是从天花板析出钢渣。
钢渣遇潮会生锈,生锈便会膨胀,一膨胀就会在混凝土中爆开。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掺入钢渣,爆开是很普遍的。
而且,一般半年到一年就会呈现。
为什么只出现在天花板上?
因为浇筑时,需要震动混凝土使之均匀。钢渣密度高,自然沉降到最底层。
所以只会在天花板析出,而地面层没有。
为什么只有个别楼盘出现,其它楼盘没发现呢?
不是没出现,而是交房前已经给修复过了。
有商砼企业一家就修复了上万套房子。
修复需要把爆开的钢渣人工扣掉,再填补,还要做一层隔离层,防止泛潮。
一套房子的修复成本就得几千块。
如果业主收房后,还出现“钢渣星空顶”,只能说明开发商没给修复。
修复后,影响房屋安全吗?
在前些年有楼盘出问题后,相关单位就做过混凝土的“取芯检测”。
结论是:不影响结构强度。
至此,事情原委清晰了。
我们捋清几个事实:
❶ 在这类事件中,开发商、总包单位并不存在主观性
说白了,他们没有主动选择掺了钢渣的混凝土。
需要承认,这些年很多楼盘都有减配现象,特别是降价盘。
但开发商都不敢在建筑质量上偷工减料。
一旦出事即大事,是不可承担的后果(樾梅江是前车之鉴)。
所以,减配只敢减品质,比如瓷砖变涂料,仿石砖变面包砖,成树变小树苗……
❷ 原料供应商,存在主观性
问题根源,可归于沙子的原料供应商。
为节省成本,确实在以次充好,甚至违规。
❸ 开发商存在压缩成本的意愿
压缩成本的需求传导到供应商,那么供应商就会拿出“次货”,一分钱一分货。
掺钢渣就是极致压成本的结果,低利深渊中的质量沦陷。
❹ 出现问题后,开发商有义务修复
发现钢渣析出,并非不可挽回。
开发商必须要投入成本修复,放任不管就是失职。
❺ 房价大跌种下的种子,结出了恶果
所有行业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利润。
没有任何一个健康的行业,是靠无利或负利生存下来的。
品质减配已见怪不怪,现在体现在建筑主体上,令人倒吸凉气。
最后
这次事件对行业是双重打击:
一是行业的信任度继续降低,“浓眉大眼”的也不能幸免。
二是对楼市扭曲的警示,说明行业仍在负循环里打转,迫切需要回归正轨。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对相关专业人士的调查采访整理,是基于过往相同事件的处理结果,不构成对本次事件的权威解释,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