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教园某知名楼盘“钢渣房”震惊天津楼市。
小闲也惊讶,这都智能机器人翻跟头的时代了,地产人怎么还在用十几年前偷工减料的手段?而且还屡教不改!
01钢渣房的危害?
钢渣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末期,彼时中国处在快速工业化建设时期,处处大干快上,建筑材料相对短缺。
钢铁厂产生的大量钢渣堆积成山,占用土地且污染环境。将钢渣当做建材,掺入混凝土中使用,曾被视为一种创新和节约成本的好办法。
但马上人们就发现,钢渣房有一个巨大的、致命的缺陷,就是“体积不稳定”。
房地产施工用的混凝土中要掺入一定比例的石子,即“骨料”。要求石子本身必须坚硬、耐磨、有足够的强度。这些石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难易度。
钢渣相比石子骨料更加干燥,吸水性更强,同时钢渣中通常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含有这些物质且更干燥吸水的石钢渣,一旦大量使用制作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的构件内部会极其缓慢地与水(或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反应,形成膨胀。
CaO + H₂O → Ca(OH)₂ (体积膨胀约1.98倍) MgO + H₂O → Mg(OH)₂ (体积膨胀约2.48倍)
可想而知,当混凝土内的钢渣颗粒,遇到空气中的水汽发生膨胀的时候,将产生非常明显的混凝土崩渣、开裂、脱落现象。
由于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充分搅拌,钢渣不仅仅分布于建筑物的表层,还存在于混凝土内部,这种吸水膨胀的化学反应是持续性的,可能长达几年甚至更久。
它会从建筑材料内部产生巨大的应力,严重者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粉化、变形、甚至崩碎。
02为什么会有钢渣房?
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上讲,在结构混凝土中故意使用未经过严格处理的钢渣作为骨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是完全被禁止的。
首先在制度上,国内拥有完善的建筑材料标准体系(如GB/T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其次在正规的商品房开发流程中,所有进场材料都需要进行抽样送检,监理单位需签字确认,质检站也会进行监督抽检。混凝土配合比需要经过设计和验证。
第三使用钢渣后果严重。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都清楚,使用不合格材料导致房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这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和企业品牌毁灭性的打击。
既然上有法规、下有制度、成本代价极大,那为什么还会出现钢渣房?
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可能只有两个:第一对于施工中的重要建材混凝土管理不严。第二对于压缩成本的渴望太赤裸。
要说这件事玄幻的地方就在这里,目前经过大浪淘沙,残存的房企都可以算得上业内标杆企业了。
但动辄上千页的操作指引、岗位说明书、没管好一个混凝土。整面墙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品牌价值,逃不过自己的小算盘。
03钢渣混凝土从哪来?
商品房楼盘的混凝土使用,一般是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部门提供结构图纸,工程部门会同施工总包单位,根据施工计划核算不同标号、不同位置的混凝土需求总量和大致的时间供应表。
通俗讲就是盘个表,这楼盘在什么时间、在哪个部位、需要什么型号的多少吨混凝土。
第二步采购部和招投标中心根据企业内部规定,通过招投标来选择生产混凝土的搅拌站。楼盘附件符合资质要求、规模要求、设备要求和距离要求的搅拌站进行投标。
通过对实力、技术、质量、报价等项目进行评估,最后确定一家或几家混凝土供应单位。通俗讲就是选搅拌站。
第三步就是签订合同,并进行技术交底。
第四步就是下单和调度,根据工程名称、浇筑部位、强度等级、方量、计划到场时间、坍落度要求等,要求搅拌站按时按标按量提供混凝土。
第五步是进场验收和浇筑使用。这一步太专业略过不说。
根据小闲不成熟的经验分析,钢渣混凝土的出现有可能出现在招投标、搅拌站制作、进场使用这三个环节上。
04钢渣房如何显形的?
房企开发楼盘,在建筑材料的来源上,大致可以分两类:甲供和乙供。
顾名思义,出于规模化采购节省成本等原因,大宗建筑材料往往由甲方统一采购,再交由总包单位使用安装。一些不挣钱的、不成规模的建筑材料,交由总包单位采购符合甲方要求即可。
作为大宗建材,出事的某楼盘的混凝土很可能是由甲方统一采购。依据过往“愉快的合作经历”,甲方选择了一个“信任的、大胆的、有技术” 的搅拌站,为楼盘提供混凝土。搅拌站对于甲方的质检流程和施工进度非常熟悉。
为什么搅拌站明明知道混凝土中含有钢渣,还敢于输送到楼盘呢?
有可能这些含有钢渣的混凝土,本来计划是要用于隐蔽部位的,比如地下车库底板与侧墙、回填垫层等,这些部位通常具有 “一次成型、不可复现、后期被覆盖” 的特点。也就是说,用了业主们也看不见。
但是在施工现场,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含有钢渣的混凝土没有浇筑到“本该使用”位置,而是出现了住宅的天花板、楼道、大堂等公开明显的部位。最终呈现在业主们眼前。
如果、假如这个猜测成立,那么钢渣混凝土在这个楼盘里就绝不会是“就这一两车”、“就这一点儿”。
05买房时怎样规避钢渣房?
信任是欺骗的土壤,能骗到你的一定都是你所信任的人。
对于出事的某房企而言,售楼处里十几米宽的企业品牌墙,等于是在拍胸脯在向业主保证:你信我。而事实所见,这个信任太廉价了。
钢渣房的“显形”,往往是在竣工后一年内开始,两三年间外观墙皮的崩裂、破碎达到高峰期,而后长期蔓延下去。所以钢渣房在期房阶段甚至现房阶段都很难察觉。尤其是在一些隐蔽位置使用的不合规混凝土,业主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前几天在读者群里,聊到房屋质量,有人问小闲,是想要十年前的房子还是想要现在的房子?
小闲回答,我想要现在的房型产品,但是我想要十年前的房屋质量。
因为那个时候商品房有利润,赚钱还比较容易,大家就不用绞尽脑汁的各种擦边来抠成本。当地价和售价把利润空间挤成负数的时候,就没法对建筑质量和建材成本有啥奢望了。
如果单论极致安全的话,或许买新楼盘流入二手市场的次新房,才是唯一保险的方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